解決急診室壅塞 應落實轉診制

李昀澔 2014/04/15 19:31 點閱 4515 次
亞東醫院急診部主任蔡光超表示,醫院評鑑制度形成民眾「醫學中心最好」的印象,就算在急診室苦候床位也不願轉院。(photo by本報資料照片)
亞東醫院急診部主任蔡光超表示,醫院評鑑制度形成民眾「醫學中心最好」的印象,就算在急診室苦候床位也不願轉院。(photo by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各大醫學中心的急診會壅塞,是因為醫院評鑑制度強調:醫學中心最好。」亞東醫院急診部主任蔡光超受訪時表示,患者就是對大醫院有信心,即使要「等病床」也不願轉院。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認為,政府沒有建立民眾「轉院絕對沒問題」的信心,雙向轉診自然無法落實。

健保署日前公布2013年全台各醫院急診就醫紀錄,林口長庚、台北馬偕、中國附醫、奇美及亞東「榮登」急診「人次」最多的5家醫學中心,全年都超過11萬人次,林口長庚更突破20萬人大關;台中榮總、台大、高雄長庚、林口長庚及慈濟則是「患者滯留急診達48小時」比例最高的前5名,台中榮總有近1成患者滯留急診,慈濟也有將近5%。

【輕症未致急診壅塞】
衛福部多年來不斷呼籲,民眾有「次緊急」或「非緊急」的局部蜂窩性組織炎、急性咳嗽、泌尿道症狀、輕度燒傷、慢性反覆疼痛、打嗝不止、慢性腹水等「輕微急症」,可多利用住家附近的地區醫院或診所,減少到大醫院就醫必須面對的漫長候診時間及自費部分負擔。然而,健保署定義的「急診壅塞」,是指「等不到病床」的重症患者,與輕症患者有什麼關係?

健保署醫管組長林阿明解釋,輕症患者儘量使用基層醫療,確實無法紓解醫學中心急診滯留的問題,但急診醫護人員有限,要分心處理多名患者與單一患者相較,「醫療品質勢必有差異」;蔡光超認為,醫護人員專心處理急診重症患者,多少能讓部分患者提早出院,「但不是解決壅塞問題的治本方法。」

「健保署公布這些急診壅塞的醫院,好像很負面,但它們又不是今天才這樣,民眾為什麼還要去擠?」林口長庚急診部主任陳日昌說,「各大醫學中心的『品牌效應』,已深植人心。」蔡光超指出,醫院評鑑制度傳遞給大眾的訊息,甚至包括其引發的各大醫院「軍備競賽」,「本質上都是鼓勵民眾『往大醫院跑』。」

【民眾信賴醫學中心】
「衛福部要思考,患者不願意從醫學中心『下轉』至區域或地區醫院,是不是因為對小醫院沒信心?」蔡光超表示,評鑑也必須要能告訴民眾,即便醫院規模較小,還是有能力承擔急診醫療、或是能夠承擔到什麼程度,「否則民眾不願下轉,醫院分級制就永遠無法落實。」

「政府卸責民眾或公開呼籲這麼多年了,急診壅塞現象的改善始終有限,顯然問題不能全推給民眾就醫習慣不佳。」滕西華指出,急診的特殊性在於,輕重症的判斷並不容易,包括腹膜炎、心肌梗塞、部分延遲性出血等重症,前兆常是腹痛、胸悶等普通症狀,「為什麼這麼多患者塞在急診室走道或觀察室?因為醫師也不敢輕易放患者回家,又有誰能保證,轉診之後絕對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