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蔡惠玲台中報導】老人家用藥,更需要留意對藥物的不良反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建良,與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總藥師侯芳敏都認為,老人若服用非醫師處方藥,如保健食品、中藥等,可能造成不良藥物反應,應在就診時向醫生提出。侯芳敏舉例,如老人服用保健食品銀杏,會與阿斯匹靈產生交互作用,皮膚出現紅點;這是因為服用保健食品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引起的結果。
侯芳敏表示,因為老人家通常不只患有一種疾病,可能罹患高血壓又同時有腸胃疾病,會產生「重複看診」及「重複用藥」的情況。侯芳敏解釋,重複看診是指患者在一家醫院看診後覺得無效,又到另一家醫院看診;重複用藥,是指患者有兩種以上的疾病,需看診兩個科別,造成重複用藥的情況。若老人領有慢性處方籤,醫院就會開立用藥記錄卡及過敏記錄卡,避免重複用藥。
侯芳敏表示,老人大多有服用高血脂及高血壓藥物,秋季水果如柚子的成分會與高血脂、高血壓的藥物交互作用,抑制藥物代謝,造成橫紋肌溶解,提醒老人用藥要特別注意。另外,老年人因為聽力及記憶都逐漸衰退,有時可能忘記用藥或不小心重複用藥,建議家屬為患者準備藥盒,事先分別放置好三餐的用藥份量。
「研究顯示,65歲以上的長者,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約15%,是年輕人發生率的四倍,75歲以上發生率更高達30%。」劉建良說,老年人因身體結構老化,比年輕人更容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所謂藥物不良反應,是指在正常用藥劑量下,病人出現非預期的藥物反應。
劉建良根據2013年美國家庭醫師期刊,對老年人的藥物使用提供建議,包括1.依肝腎功能調整劑量:從年輕就開始服用的藥物,劑量需依照現在的肝腎功能做調整。2.確保藥物遵從性:藥物遵從性不佳會影響治療效果,就診時應跟醫師討論對藥物的疑慮和需求,之後按照醫囑服藥。
3.定期整理藥物清單:病人或家屬應定期整理藥物清單,並請醫師回顧現有治療藥物的適合性,盡可能減少藥物種類與劑量。4.規律紀錄治療效果:詢問醫師每個藥物的治療目標為何,回家記錄相關症狀的改善狀況(例如:血壓、血糖是否有降低)。5.定期回診確認療效:如有多重慢性疾病,應定期回診,請醫師確定藥物治療的效果。
老人若服用非醫師處方藥如保健食品、中藥等,在就診時要跟醫師討論。(Photo by Nisa Yeh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