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解學運壓力 精神醫師、心理師進駐

李昀澔 2014/04/07 16:29 點閱 2737 次
精神科醫師及臨床心理師進駐立院議場,有效紓解抗議民眾3週來的壓力。圖為學生代表引頸等待立法院長王金平進入議場。(photo by本報資料照片)
精神科醫師及臨床心理師進駐立院議場,有效紓解抗議民眾3週來的壓力。圖為學生代表引頸等待立法院長王金平進入議場。(photo by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隨著太陽花學運發展漸有轉機,議場內抗議群眾的心理壓力也逐漸獲得紓解。立法院醫療團成員、前家醫科醫師林宗翰日前受訪時表示,近來部分民眾會出現極度亢奮、沮喪或過度換氣等「壓力型精神症狀」,但經過精神科醫師或臨床心理師安撫後,情緒大多能恢復平穩,迄目前無人緊急送醫。

「通常『外面』傳來新消息的時候,『裡面』群眾的情緒多少會受到影響。」林宗翰指出,因情緒問題不得不前往醫療站求助的民眾,多數仍受到較大的人際關係或家庭壓力影響,學生會主動將精神狀況不穩定的同學送到醫療站,透過醫師及心理師諮商輔導,或與其他有空的醫護人員「聊聊天」,都沒有太嚴重的問題發生。

林宗翰表示,醫療團判斷民眾精神狀態是否需要送醫的依據,主要在於患者是否有「傷人」或「自傷」的風險,抗議群眾一般較無此問題,近期「迫使」立院周圍3個醫療站聯絡救護車的嚴重精神症狀案例,都是原本就在中山南路、青島東路及濟南路附近遊蕩的街友,「他們都喝得比較醉,醫療團同仁怕附近民眾發生危險,才聯絡警方跟醫院來處理。」

精神科醫師及臨床心理師主要是在「318佔領議場」事件發生後約4、5天,開始進入議場待命。一位不具名的醫療團成員解釋,國內醫界在921地震及SARS期間學到經驗,在重大事件爆發近1週後,群眾的精神壓力會到達另一個顛峰,此時往往特別需要心理輔導。

太陽花學運中首波衝進立院議場的民眾以學生為主,「雖然他們都20幾歲了,但在我看來,部分學生心理建設可能還不夠。」另一名在大學時期擔任學生會長的醫療團成員擔憂地表示,活動一旦失敗,伴隨而來的失落感是同學、家長及校方必須特別注意的問題,「任何付出都希望得到回報,不管你是去賺錢還是參加公民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