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劇團文創登陸 伶人三部曲聚焦

賴義中 2014/04/03 20:35 點閱 2591 次
國光劇團伶人以文創編劇登陸上海大劇院!月中將首次在上海大劇院一連演出《孟小冬》、《百年戲樓》、《水袖與胭脂》三齣戲碼。(photo by 國光劇團)
國光劇團伶人以文創編劇登陸上海大劇院!月中將首次在上海大劇院一連演出《孟小冬》、《百年戲樓》、《水袖與胭脂》三齣戲碼。(photo by 國光劇團)

【台灣醒報記者邱惠恩台北報導】國光劇團伶人以文創編劇登陸上海大劇院!該團月中將首次在上海大劇院一連演出《孟小冬》、《百年戲樓》、《水袖與胭脂》三齣戲碼。編劇王安祈表示,這三齣戲從一個「人」、「志業」到一個「時代」,標誌百年戲曲注入文創思維的「新編劇時代」。團長鍾寶善認為,戲曲已嘗試回應當代社會多元走向,希望吸引喜愛影像的觀眾。

國光劇團將於4月中,在大陸一級演出場地「上海大劇院」參與「京崑群英會」,連續演出「伶人三部曲」,包括《孟小冬》、《百年戲樓》、《水袖與胭脂》,鍾寶善說,京崑群英會有7成是西方節目,國光劇團連演5場實屬難得。

「台灣也有京劇啊?」上海大劇院一場1600個座位,共計演出五場,鍾寶善笑說,面對戲曲名角如雲的對岸,自認賣出7成就很欣慰了。撇開傳統大義凜然、逸豪雲天的崇高敘述,王安祈說,戲曲本是從民間開始,21世紀社會卻呈少數人的興趣。因此,她開創「台灣京劇新美學」,試圖從「劇壇走向文壇」,顛覆戲曲一向「看角兒、看流派」的氣質,打造「民間文學劇場」,重新走回社會大眾之中。

「文青開始看戲(曲)了!」鍾寶善說,台灣戲曲學校就這麼一間,戲曲名角少,《四郎探母》、《三國赤壁》等大戲,一團約35個演員唱來辛苦,必須在編製、劇本上揚長避短,這也讓國光劇團重新思考京劇如何與社會、觀眾對話;因此,光是銜接當代還不夠,更需要「探索未來」。

「伶人三部曲」就是打破劇本從上而下的編劇過程,王安祈分享指出,京劇老生孟小冬最被關注的就是作為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情人,但劇本聚焦在「追尋聲音的女子」,詮釋出一個在眾生喧譁的時代,持續追尋唱腔純粹藝術的迷人女子;《百年戲樓》則看到一個大時代歷史下的人性,面臨悔恨後的救贖;《水袖與胭脂》則在戲與真實交錯中,園滿了唐明皇與楊貴妃感情上的缺憾。三齣戲,從一個人、一個志業、到一個大時代的敘述。

台灣戲曲演員比葉問師父一人打十個還辛苦,導演李小平說,「戲曲演員本來就是一人抵千軍萬馬」,在編劇時已經考量到每個演員的特性、長才,有個人英姿,也有群體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