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何其大 恩友有緣相聚淡水

賴義中 2014/02/26 12:46 點閱 2857 次
葉弟兄笑來滄桑,卻又帶點滿足。(photo by 賴義中/台灣醒報)
葉弟兄笑來滄桑,卻又帶點滿足。(photo by 賴義中/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賴義中新北報導】淡水人都知道,來到真理街的人多半只有兩個目的,不是上學,就是買阿給。但是卻有這麼一小群人,每逢午晚餐時間,總會來到真理街4號一間不起眼的教會內坐下,除了聆聽長老傳佈福音外,便是和連名字也不熟悉的大伙們一同用餐,不為什麼,只為求個溫飽、求個安穩、求個能夠停泊的港岸。

真理街是條漂亮的街道,也是著名的文教區。一路向前走,會依序經過文化國小、淡水國中、淡江高中和真理大學,幾乎自成學區。但就在不遠處,幾個衣著襤褸的身影擦肩而過,進入「恩友之家」後,謙遜地排隊領餐,坐到牆上大大的十字架旁。

【流浪漢包吃住】
熱心的曾傳道說,淡水的恩友之家成立時間並不長,平日大約有15到20人前來用餐,週日則有30人。大廳的角落堆著成疊的白米,傳道說,這些米是由總會捐贈的,除平日供餐外,每個月還會發放1千斤白米給120個弱勢、低收入戶家庭。青菜、肉類都是由她和長老有空時出去採買的。

銜著一口破黃牙卻咧嘴大笑的是劉弟兄,外型有些落魄的他並不諱言自己就是個流浪漢。有根鋼線從他那殘缺不全的牙中穿了出來,煞是顯眼,他只笑說不礙事,是數日前從床上跌下來的結果。

劉弟兄來到此處並不久,今年年初時他出了場車禍,被送到竹圍馬偕醫院動手術,身無盤纏的他無處可去,經醫師和社工轉介,來到淡水恩友之家,不過是一週前的事。他也不談過去風霜,只笑著說,「恩友真是好啊!」吃住都為他打理的妥善,也不曾聽過半句怨言,不是基督徒的他慢慢感受到久違的愛和溫暖。

【寂寞遇見友情】
戴頂鴨舌帽又蓄了把山羊鬍的是葉弟兄,早年在中國時報擔任編輯,其實他大體上衣食無缺,到恩友是來找朋友的。他的家庭狀況並不好,老婆在數年前離他而去,兩個女兒也都嫁作人婦,身邊沒人的他開始訴諸菸酒。他說,抽菸是在媒體界養成的習慣,1天2包是家常便飯,小高粱則是他孤獨心靈的唯一寄託。

「我是路過幾次後才進來的。」葉弟兄說,到恩友差不多一個月了,逐漸也有幾個能聊上天的熟面孔。「現在酒也戒了,菸3天才抽1包。」雙腳患疾的他每天花上30分鐘從沙崙走過來,為的就是幾個初識的朋友和此處令人安心的氣氛。不是基督徒的他說,他對耶穌感受還不深,但是很喜歡恩友正面的氣氛。
【更生人謝緣份】
「我食量很大的!」葉弟兄又把鋼碗中添滿白飯、淋上豬肉咖哩、夾幾把A菜,順便裝了碗味噌湯。曾傳道偷偷透露,這些菜都是中心內一位聽障廚師所料理,「他以前是竹聯幫的。」

江弟兄的耳聾是後天的,只要在紙上寫下問題,他還是能口頭回覆。江弟兄中氣十足地說起一串漫長的故事,不吐不快似的。他的人生閱歷頗為豐富,從遊民到罪犯、又從罪犯到遊民,前年才在恩友安定下來,去年年中接管廚房。「本來就是餐飲界出身的,但是十幾年沒拿鍋鏟,還是要點時間適應。」

江弟兄的故事長到說不完,家庭糾紛、手足鬩牆、家人自殺、犯罪、假釋、流浪…「先後進出了6次」,他並不嘆氣,只是直愣愣地望著,「我不誇張,這10幾年來最好的日子就在恩友。」江弟兄說,靠著很多人的幫忙,他在此處找回了安穩和溫暖,他很感謝這樣的緣分。

飯後,曾傳道派發起點心,陸陸續續又有幾個人探門,進來寒暄。另一位就讀淡江大學的李弟兄拿著淡水河邊撿來的漁網和海樹,興奮地向其他人炫耀戰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