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挺創意 融資增至3600億

邱惠恩 / 記者 2014/01/07 21:01 點閱 3188 次
當文化創意產業遇上金融業,溝通是一大考驗。(photo by TAIPEI TIMES)
當文化創意產業遇上金融業,溝通是一大考驗。(photo by TAIPEI TIMES)

【台灣醒報記者邱惠恩台北報導】「一首歌要價多少錢,判斷價錢的標準是甚麼?」文化部長龍應台出席「金融相挺,創意起飛」論壇,直指文創產業苦無資金的狀況,原因出在與掌管資金的金融體系是兩個思維不同的世界,文化部須做好兩造媒合的工作。金管會則預計開辦文創教育訓練,擬將文創融資從1,800億增至3,600億元,朝向技術創意及市場競爭力來做審核標準。

「我在談夢想,你跟我講商業投資business model?」、「沒有風險管理,哪有夢想?」龍應台指出,這是目前文創業者與金融業者最大的代溝,台灣目前仍在夢想、創意轉化成商業產值、投資標的的過程中掙扎。她以網路漫畫梵谷自割耳朵為例,金融業者可能會回答「梵谷先生、耳朵只能聽,不能做抵押品!」

龍應台認為,「台灣需要總動員」,雖然價值不等於產值、產業也非樣樣都能進入文化領域,要良好地將文化創意帶入產業鏈,建立文創專屬的投資、融資機制勢在必行,文化部須做好媒合。但如何運作文創產業,「如果只用單一部會來完成,注定是要失敗的」,國外文創產業都是橫跨經濟、內政、貿易、就業等部會。

「甚麼是創意產業,應該納入各銀行年度考績考核。」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長桂先農笑說,金融講究「成本」,文創講究「感覺、藝術」,雙方根本無從溝通,導致銀行授信意願低,也不知如何鑑價。

桂先農目前研擬金融教育訓練,讓金融授信人員了解文創產業,設立輔導平台免費提供文創財務諮詢。目前也著手建置影視音樂等相關的無形資產鑑價資料庫,形成鑑價標準。對於創意產業之融資餘額,希望從1,800億增至3,600億元,達到「金融挺創意」目標。

「一部戲的預期成本及產值多少,創作人通常都搞不清楚。」合作金庫商業銀行總經理林鴻琛指出,文創產業融資常遇到的問題,包括作品多屬客製化,缺乏可參考的案例,評估獲利較難;台灣大多數的文創產業營業額與資本額較低,缺乏擔保品。

林鴻琛提出解決辦法,朝向審核文創技術性,例如能否將創意融入生活;
另一方面分析市場與競爭力,創意能否與現有市場產品有所區隔,創造新的產品價值等,都是銀行審核重點。另設有「5項審核原則」,包括借款戶(People)、資金用途(Purpose)、償還來源(Payment)、債權保障(Protection)、授信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