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兒童缺少父親 影響腦部發展

莊瑞萌 2013/12/13 16:43 點閱 3129 次
加拿大研究指出,沒有父親陪伴,容易造成下一代行為問題,甚至影響腦部主司行為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部位出現畸形。(photo by  Aaron Brinker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加拿大研究指出,沒有父親陪伴,容易造成下一代行為問題,甚至影響腦部主司行為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部位出現畸形。(photo by Aaron Brinker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缺乏父親」的世代,容易讓兒童行為脫序。加拿大最新研究指出,從小沒有父親陪伴成長的孩子,腦部發展也與正常家庭孩子不一樣。研究者指出,腦部主司決定及解決問題的部位會受到影響,顯示孩子缺乏父親榜樣,不僅在行為上造成影響,也會影響腦部。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研究者利用一夫一妻制並一起撫養幼鼠的加州鼠進行實驗,當研究者刻意將幼鼠與父親分離,發現相較成長階段有雙親陪伴的白鼠,單親家庭的幼鼠較容易出現情緒沮喪、反社會行為及社交互動失衡,而且雌鼠特別明顯,除此之外,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幼鼠,主司行為、決定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前額葉皮層(prefrontal cortex)也容易出現畸形。

研究者葛碧表示,「我們觀察到行為異常的白鼠的反應與同樣觀察人類兒童的反應相同,」葛碧說,透過老鼠的實驗能更了解人類的行為。在這次研究中,沒有父親陪伴長大的孩子,出現不良行為、藥物濫用或成績與心理問題的風險都較高。

今年6月,英國「社會正義中心」指出,目前全英國約有100萬名兒童不知父親去向,而沒有父親在家的兒童人數,每年增加約2萬人。美國2010年普查資料也發現,全美約有1500萬名兒童成長過程中只有母親陪伴,許多地區的兒童從出生到長大,身旁一直沒有一位男性成人可以學習或模仿。

美國賓州大學曾在今年6月的《認知神經科學期刊》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男童幼年暴露在壓力環境下,會使其壓力賀爾蒙分泌會出現異常;因為無法正確處理壓力,長期而言,出現精神疾病的機率較高。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 Cerebral Cortex》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