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台北報導】「309全台反核遊行之後,柯導、小野還有藝文界支持反核理念的朋友認為這件事情不能斷,所以才每個禮拜都舉辦不要核四,56運動。」導演吳乙峰受訪時充滿熱情的說,56運動主要是透過公民教育與討論的方式,讓民眾關心自己身處的環境,並吸引更多人以各種形式投入社會運動,讓政府知道公民才是最大的在野黨。
「不要核四、56運動」的志工團隊在風雨中架設音響、用木箱拼出簡易舞台,被大家稱為「教練」的導演吳乙峰,穿上雨衣、戴起鴨舌帽,在雨中坐鎮指揮。期間還不忘吆喝工作人員發派包子,給大家暖暖胃。
開辦30多場活動,前後經歷潭美、天兔颱風,「不要核四、56運動」團隊仍非常堅持「不躲雨」、「舞台不能移」。吳乙峰笑說,「這就叫做不畏風雨啊!如果你要搬去可以避雨的地方,乾脆在家裡看電視就好了嘛!」他說,這是一種堅持的精神,不僅要讓民眾看見、也讓政府看見,反核運動不會因為一點小阻礙就喊卡。
發揮自動自發精神
吳乙峰說,「颱風來也不管,只要核四不停建就一切照舊,該有的程序都要有!」到了晚上6點,工作人員就位,自動自發地帶大家做反核操,這就是他們的精神。56運動的10多位志工都是從309遊行之後開始加入「我是人,我反核」團隊,一路訓練至今,年齡橫跨老、中、青,每個人都積極參與。期間也有許多民眾受到團隊的溫暖氣氛與熱血精神所感動,主動加入志工團隊,或者不時出借、贈送物資給志工們。
「我們沒有任何政黨傾向,也不接受贊助,」吳乙峰露出驕傲的神情,所有累積的人氣、資源都是56運動團隊一點一滴努力而來。他們不只反核,所有攸關人民權益、土地正義的事,就是他們的事。自由廣場上,每周都有新的議題,各民間團體會互相援助,例如近日大埔張藥房老闆去世一事,也成為他們的活動主題。
喚醒公民意識
「不管每次來多少人,總是會有新面孔。以公民教育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自己生活的土地,提升民眾公共意識,這便是我們的目的。」吳乙峰強調,唯有讓大家體會到,核四、都更等議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才能凝聚公民意識。除了聆聽專家與民間團體的說法,更多參與的民眾是藉由小組討論,重新認識這個社會,進而願意以各種形式關注、投入社會運動。
活動現場,志工手上拿著一本大大的名冊,寫著「滾雪球」,裡面記錄所有曾參與過56運動民眾的資料;這不僅是歷史,也代表著未來,因為雪球會越滾越大,公民的凝聚力也會越來越強。
吳乙峰說,只要內心仍有善良高貴的朋友,就邀請他一起抗爭到底,只要每個禮拜來參加,把感想分享給朋友、親人,就能讓56運動發揮它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