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運動員 出路窄、資金來源少

陳正健 2013/10/09 18:21 點閱 3914 次
儘管有傑出的女性運動員愈來愈多,但是她們還是得面臨資金、就業和社會偏見等問題。
儘管有傑出的女性運動員愈來愈多,但是她們還是得面臨資金、就業和社會偏見等問題。

【台灣醒報記者陳正健綜合報導】近年來,不斷有女性在運動場上發光發熱,但女性運動員仍遇到許多難題。根據《路透社》報導,奧運場上的女性運動員,在場下經常需要煩惱資金問題。《DAILY SUNDAIL》報導也指出,傳統價值並不樂見女性展現陽剛的運動形象,所以在爭取贊助上困難重重。

根據《路透社》報導,在2012年倫敦奧運中,儘管許多女性運動員在場上有優異表現,場下她們仍必須煩惱尋找贊助者或資金來源等問題。女性運動與健康協會主席蘇.蒂伯斯表示,女性體育運動在成長,但贊助者並沒有隨之增加,她們在離開運動場後,還必須解決生計問題。

今年7月,我國網球女將謝淑薇在溫布頓女網雙打奪冠後,引起大陸與台灣企業爭相贊助,這也突顯台灣運動選手的無奈,在打出成績前籌錢不易,有成績才有贊助上門。

根據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簡稱「性平會」)報告,從國小到大專,大多數的家長和老師,有男性比女性適合運動的刻板印象,不鼓勵女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男女性參加校隊的比例相差懸殊,女性普遍缺乏參與體育競賽的機會,,所得到的獎牌或獎金數目也明顯不如男學生。

性平會報告也指出,女性運動員的出路有限,97年各級學校專任體育教師男多於女,差距自3成到5成;近十年參與奧運及亞運的教練性別比例,相差80%至90%;在國內外民間政府政府運動相關組職工作的性別比,也是男遠高於女;國際運動組織中擔任重要職務的男女比例相差80%以上。

《DAILY SUNDAIL》報導形容,社會傳統的女性形象是柔弱、被動、優雅和性感,
女性運動員展現出來的特質正好與這些描述背道而馳,而社會並不樂見傳統價值被打破,這使得女性運動員在爭取贊助上困難重重。

國泰女籃選手姜鳳君在本屆瓊斯盃受訪時曾指出,男女在體能上的差異大,女性所能展現的力度與動作有限,儘管台灣女籃在國際賽事上的表現比較優異,在國內的人氣仍難以超越男籃,女性在運動場上與男性仍有一大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