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反對派內鬨升高!為推翻總統阿薩德而戰鬥的敘利亞反對派一直群龍無首,近日更爆發大規模衝突。據《BBC》報導,與基地組織關係密切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 Islamic State of Iraq...
以色列總統裴瑞茲上周在官邸接見來自耶路撒冷的基督徒代表,除了譴責俄羅斯發生的恐怖攻擊外,也針對耶路撒冷傳出基督徒遭到攻擊一事給予譴責,針對以巴和平談判,他強調說,唯有以巴領導者結束對立關係,伊斯蘭教與猶太...
孟加拉國會大選陷入連日暴力衝突,杯葛大選的示威群眾和反對派人士朝全國近200個投票所投擲汽油彈縱火、竊取選票,截至6日為止已造成21人死亡。由於暴力衝突不斷,民眾不敢出門投票,造成整體投票率過低。分析師認...
英、美代孕價格高昂,不孕夫妻轉往印度、泰國尋機會。根據美國國際生育醫學聯合會的統計資料,目前全球約有33個國家允許代孕制度、30個國家禁止,而有部分國家又特別明令禁止商業性的代孕行為。許多不孕夫婦礙於法規...
「虎媽」蔡美兒又有驚人之語!她在新書中提出「優秀族群榜單」,宣稱包括中國人、猶太人、印度人、黎巴嫩裔美國人、伊朗人、奈及利亞人、古巴的流亡者與摩門教徒在內的8個族群比其他群體更加優秀。蔡美兒說,族群優越感...
緬甸總統登盛日前宣布支持修改憲法,讓任何公民都可以參選總統,等於讓在野黨領袖翁山蘇姬擁有參選總統的機會。若修憲通過,翁山蘇姬最快將於2015年參選總統。在登盛總統表態後隔天,仰光街頭也出現許多身著白衣的聲...
世人矚目的巴拿馬運河擴建最近傳出金錢糾紛。由西班牙、義大利與巴拿馬組成的營建團隊,以巨額工程款項尚未支付為由,打算中止工程進度。本月初消息傳出後,西班牙政府立刻派遣官員前往巴拿馬協商,希望工程持續進行,能...
柬埔寨成衣廠工人罷工要求工資加倍,政府竟採取暴力鎮壓。柬埔寨成衣廠工人從去年12月起因不滿成衣廠工資低、勞動條件惡劣而爆發大規模的罷工潮,號召60萬群眾上街抗議。政府3、4日連續採取暴力鎮壓,造成4死23...
氣候變遷的魔爪也延伸到海底了!來自法國、英國及加拿大與澳洲等國專家的研究團隊以最新的氣候指標預估,全球各地的海洋生物在2100年時數量將減少5%,光是北大西洋的海底生物,就將減少38%。屆時,海洋生物為了...
為促進遲遲未有進展的以巴和談,美國國務卿凱瑞於2日再度飛抵以色列,將先後會晤以國總理納坦雅胡以及巴勒斯坦政府總統阿巴斯,希望雙方能在核心議題上達成共識,並為最終和平協定商定出一個「架構」。然而,以巴雙方領...
當馬達加斯加人看到遠方空中浮現一片黑壓壓的「雲」時,他們就知道大難臨頭了。馬達加斯加正面臨自195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蝗災,截至2013年9月為止,蝗蟲已讓150萬公頃、全國3分之2的土地化為荒蕪,啃食掉6...
2025年中國將成全球肺癌第一大國!據統計,2012年中國共有3.5億的菸民,消費全世界近4成的菸草,這些人都處於罹患肺癌的巨大風險中。中共中央最近「強烈建議」公務員幹部不要帶頭吸菸,被視為開始正視中國吸...
台灣少年郎工作難找,英國年輕人也不例外。BBC報導指出,根據英國慈善機構王子信託的研究報告,近4分之3的英國年輕人因為失業率居高不下,覺得人生毫無希望,有32%曾經考慮自殺輕生,超過44萬的年輕人長期失業...
中國霧霾研究竟引發論戰!近日中國科學研究院(中科院)公布一項由大氣物理所研究員張仁健針對霧霾的研究,結果顯示「石化燃料的燃燒排放」是北京霧霾的主要原因,但許多人認為的主因「汽車廢棄排放」,竟僅占4%屈居第...
研究顯示,男女平均都是在心碎2次後才能找到她們的理想對象。據約會配對網站的調查,80%的人說,他們在完全沒有預期的情況下,遇到了理想伴侶;超過25%的人說,現在的交往對象並不是他們當初設定的「菜」。 ...
中國國防又向前邁進一步。中國航空母艦「遼寧號」近日在南海完成歷時1個多月的軍事演練,評論家指出,這不但是中國航母首度進入南海,也是第一次比照美國航母、動用大規模戰鬥群的軍演,在東海與南海緊張關係不斷升高之...
保加利亞與羅馬尼亞國民曾因國家貧困,而被部分歐盟國家施加諸多限制,但自1日起,兩國終於獲得完整的遷徙自由權。未來兩國國民將可自由前往歐盟所有地區工作或移民。然而,英國政界與民眾卻擔心,兩國太多移民進入英國...
南蘇丹的種族之爭能否畫下句點?2日南蘇丹政府與反抗軍於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進行和談,總統基爾雖然向反抗軍釋出善意,表示將下放政治權力,但針對兩個主要產油的省份仍發起警戒,追加大批兵力;反抗軍也不干示弱...
過去24小時內,各國元首相繼發表新年談話,宣示願景。俄國總統普丁矢言將根除國內恐怖分子足跡,奮戰到底。英國首相卡麥隆試圖在元旦挽回蘇格蘭人民的心,保持英國版圖完整。法國總統歐蘭德向右轉,期許企業能在政府優...
明星搞創意又惹禍!美國流行歌天后碧昂絲在她最新發布的主打歌〈XO〉開頭,大膽採用了1986年「挑戰者號」升空爆炸前的新聞現場聲音,引起美國民眾極大反彈。這場事故在人民心中留下了難以癒合的傷痛,受害者家屬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