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80名不同宗派的基督教領袖共同發表聲明,表明支持婚姻是一男一女的結合。由於美國最高法院預計在本月底對美國各州同性婚姻合法地位做出解釋,因此宗教界領袖最後一刻仍不放棄維護《聖經》教導的機會。 這份...
木造摩天大樓不僅美觀、環保,且能中和城市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CNN》報導,溫哥華的建設公司MGA為了參加一項城市設計比賽,預計在法國巴黎建造一幢35層樓的木造摩天樓,一旦計畫實現,將會成為全球最高的木造...
美國黑白種族的受刑人人數比例差很大,造成家屬困境,也加深種族不平等。美國一項研究指出,有44%的非裔美國女性和32%的非裔美國男性家族成員中有人正在坐牢,而白人女性和男性家族中有受刑人的比例分別僅是12%...
前北非蓋達組織首腦,有「獨眼龍」之稱的貝爾蒙塔據傳已於15日凌晨遭美軍空襲擊斃。惡名昭彰的貝爾蒙塔曾犯下多起綁架殺人案,已遭阿爾及利亞政府判處2次死刑、遭美國政府懸賞500萬美元。此次行動是美方經利比亞授...
「即使恐怖組織步步逼近,我們心中仍有平安。」伊拉克北部一處基督教修道院學生與老師不顧伊斯蘭國(IS)即將帶來的威脅,仍選擇留在修道院內守護家園。 目前共有3位修道士與6名學生居住在距離被IS控制的摩...
因發生多起驚動國際的受刑人絕食抗議案件,以色列當局14日通過法案允許獄方強行灌食,以避免抗議者因激進行為而死亡。此法遭到許多國際組織與醫事團體批評,認其不僅合法化以色列政府的司法不公與暴力行為,強迫灌食的...
英美間諜身分曝光,史諾登惹的禍?中國與俄羅斯政府日前成功的取得吹哨者史諾登所持有的文件,數量超過100萬筆,並得以解密、閱覽。目前尚未知兩國取得機密文件的方式,但英國軍情局MI6與其他西方國家都因而被迫撤...
頂著烈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希拉蕊13日重返紐約羅斯福島,展開首場戶外造勢大會,現場超過5000名熱情群眾,星條旗海飛揚。面對批評者對她的年齡大作文章,希拉蕊回擊說,「我可能不是最年輕的總統參選人,但在...
從2009年起,因種族滅絕罪刑遭國際刑事法庭通緝的蘇丹總統巴席爾13日再度出國趴趴走,前往南非參加非洲聯盟高峰會。巴席爾過去因資助民兵、引發內戰,導致上千平民死亡。包含過去曾出訪的國際法庭成員國奈及利亞,...
貧窮問題嚴重,造成全球約有1億6800萬名童工。長期關注國際人權議題的《CNN自由計畫》,為響應12日的「世界反童工日」,特於社群網站推特上發起#EducationHelpedMe活動,邀請來自各國的推特...
聯合國維和部隊醜聞連環爆,據聯合國內部監督事務處10日公布最新調查,有數百名海地與賴比瑞亞女子曾因飢餓、貧窮,被維和部隊以半脅迫、利誘的方式進行性交易,以換取物資,其中有3分之1為兒童。儘管根據聯合國規範...
上週數百名關心治安的民眾聚集在巴爾的摩市,為降低當地攀升的犯罪率與暴力事件而禱告,巴爾的摩市長洛林布萊克也出席禱告活動。洛林布萊克表示,「這次活動將我們團結在一起,而且我們絕對不能忽視信仰帶來的能力與力量...
埃及古城樂蜀的卡納克神廟前10日發生自殺炸彈攻擊事件,造成4人受傷,引起當局關注。埃及總統塞西隨即下令加強古蹟、文物保護,在全國各地景點加強駐軍。近年來,受到政治動盪與恐怖攻擊事件影響,埃及的旅遊業大不如...
美歐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TTIP)近月來在歐洲各國鬧得沸沸揚揚,原要在9日舉行的關鍵性歐洲議會全會表決,卻臨時遭到推遲。因TTIP涉及的敏感領域包括數據保護、投資人爭端解決機制、市場準入等,以至於...
繼在敘利亞多處破壞歷史古蹟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日前進逼伊拉克北部的亞勒辜須(al-Qosh),當地除保留許多亞述帝國遺跡外,還包括有《聖經》先知那鴻的墳墓。因此,外界擔心古墓命運恐也會遭毒手。 ...
在脫歐公投的辯論聲浪中,英國國會9日首度對此舉行投票,以84%的支持度壓倒性通過公投法案,比例為史上罕見。該法案自提案以來已進入二讀程序,最快將在2017年底實施。未來,比起透過公投脫離歐盟,保守黨政府更...
比沙烏地阿拉伯更狠!巴基斯坦政府在過去半年內執行150次死刑,成為全世界死刑執行率最高的國家,超越沙烏地阿拉伯的90次與美國的14次。案件中不但有死囚遭逼供、強迫認罪的傳言,還有不少被判死者甚至未成年,嚴...
美國德州上週又驚傳警察攻擊非裔青年事件,身穿泳衣的非裔少女被白人警方壓制在地,引起全美關注。大批民眾8日聚集在德州麥金尼郊區的事發地點,透過行動對警方表達抗議,要求停止執法暴力以及對少數族裔的社經、種族歧...
夏日會去游泳消暑的可不只有人類,豬、豹、麋鹿甚至蜘蛛都是自然界的游泳好手。《國家地理雜誌》最近特別介紹了4種喜歡游泳的陸生動物,分別是游泳好手野豬、潛水高手蜘蛛、釣魚者漁貓還有愛泡水的麋鹿,完全顛覆大眾以...
歐洲想以木材取代燃煤降低碳排放,卻苦了美國的大片森林。《華盛頓郵報》報導,由於歐洲制定相關環保政策,希望以木材取代燃煤減少碳排放,但大批木材的來源卻是進口自美國的森林,使得林業業者大發利市,美國媒體與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