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生藉由參加歌唱比賽,順利地把台語練起來,更有人現場獻唱一首台語歌,當下天籟震驚所有觀眾,紛紛鼓掌叫好!由國際扶輪社所舉辦的「在台外國留學生講演比賽」,各組參賽者透過創意方式分享留台心得,且幾乎所有參賽...
就在本周末,史上第一遭4個藝術博覽會同時分別在台北登場。包括台北當代、水墨現場、藝術未來、台北藝術等4大藝展。 15日晚間,典藏藝術家庭雜誌為台北4大藝博盛會舉辦了第一場「接風」晚趴,由S Hotel 董...
為杜絕假留學真打工,立委鍾佳濱14日舉辦公聽會,訴求重新檢視新南向人才培育計畫管理措施,防止制度漏洞引進國際學生非法打工。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楊玉惠報告教育部將成立專案辦公室聯合跨部會查核訪視。澳洲辦事處資深...
前進台大校長路途艱辛,歷任台大校長陳維昭、李嗣涔、楊泮池都以「過來人」經驗,安慰鼓勵新任校長管中閔;而第10任校長李嗣涔、代理校長郭大維甚至都用「刀光劍影」一詞,心有餘悸地形容三任教育部長聯手「卡管」的艱...
歷經風風雨雨一年質疑與延宕,台大新任校長管中閔在熱烈的掌聲中就任,管中閔說,因為母親擔任台大教務處職員,他有機會生於台大醫院,自美返台就職25年後,竟然有機會出任台大校長。他認為這是報恩還願的機會,視為「...
今年全球藝文、娛樂與旅遊觀光界將有許多盛事登場,包括大峽谷百年慶熱鬧地拉開序幕、珍貴藝文作品進入公有領域,而迪士尼則將推出多部精彩改編與重拍電影,歷史迷則有機會紀念人類史上的登陸、登月等重大里程碑。最重要...
在交通大學積極爭取、並以陽明為主體的優越條件下,陽明大學26日在校務會議中,決定優先與交大議約合校,主要考量點之一在於交大校務會議已通過單方合校意向書,承諾合校校名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優先...
The Lighters、許書豪、王豔薇等人於耶誕音樂會中高歌,為視障者共同發聲!由愛盲基金會發起的幸福聖誕音樂會,邀請The Lighters以清脆的歌聲開場,並由廖柏雅、許書豪、王豔薇等人接力演出,也...
「賣力演出1年,實驗劇場演員年薪也擠不進繳稅標準。」藝文界惡劣的工作環境一直是公開的秘密,文化部有意立法改善薪資條件,但表演藝術聯盟秘書長李孟融提醒,藝術產業工作型態多樣,需要專家加入討論。台灣視覺藝術協...
演出歷史超過半世紀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此次不只在電視上,也將於故宮南院、衛武營戶外同步轉播!將負責主持音樂會轉播的大提琴家張正傑表示,此次負責指揮維也納愛樂的克里斯蒂安‧提勒曼,富有指揮經驗,現擔任德勒斯...
「學生不想上學的主因是睡不飽!」金車文教基金會19日公布「2018友善校園問卷調查」,發現睡眠不足大大降低學生到校意願,而「沉迷電玩、社群網站」和「網路霸凌」也成為校園的嚴重問題。金車文教基金會呼籲家長和...
由父母準備早餐、叫起床、接送上下學是許多孩子的日常,但卻是偏鄉弱勢學童的奢求。兒童福利聯盟17日公布「2018偏鄉與都會孩子生活現況調查」,顯示偏鄉弱勢學童在學習、休閒和家庭支持都缺少資源。兒福聯盟執行長...
海灘上的塑膠袋數量14年來最低!荒野保護協會表示,「擴大限塑政策」的成效已具體反映在淨灘成果上,塑膠袋減量,但仍有大量的飲料杯、免洗餐具、吸管等一次性廢棄物。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呼籲店家,不主動提供內...
旅美球星王建民穿著藏青色T恤與黑色運動褲,與電影導演陳惟揚及「不死鳥」郭泓志一同,於16日出席新書《後勁王建民》發表會。陳惟揚表示,希望能透過這部記錄王建民生涯的電影及書籍,鼓舞所有在人生中打拼的朋友,希...
「小小雞母蟲立大功,廢木屑也能變黃金!」農委會13日舉行「2018農業好點子群眾集資競賽頒獎典禮」,獲得指定主題首獎的水星農場,利用田間小動物,將已經失去養分的木屑,轉化為充滿腐植質的營養土壤,讓農業繼續...
加拿大爵士女伶黛安娜‧潘頓,將首次在國家音樂廳為聖誕音樂會獻上美妙歌聲!黛安娜被評為嗓音清新飄逸,讓無數樂迷沉迷於歌聲中飽滿充沛的情感,因此被封為清新派爵士。國家音樂廳此次聖誕音樂會邀請她來台演唱經典曲目...
「未來人才一定是終身學習者!」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國立中央大學和中華明日閱讀協會攜手推動的「明日閱讀」計劃,12日召開記者會展示成果時表示,盼能傳達以興趣、身教為本的閱讀理念,並推行至全國中小學,進...
「教育部雙重標準,侵犯學術自由!」台灣大學師生於11日主動召開記者會,呼籲教育部「還我校長」,「苦主」管中閔也現身響應,引起現場驚呼。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針對遴選案程序爭議表示,過程公開沒有違法,更斥責教...
行政院確認「雙語國家政策」,教育部長葉俊榮日前提出將英語融入各科教學,在教育界拋下一顆震撼彈。對此,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認為,以英語融入教學是好事,但可能因師資不足,造成城鄉語言差距再度擴大。...
12年國教課綱議題,由於影響數百萬學生受教內容,且意識形態爭議不斷,名列2018十大教育新聞第一;性別教育則在同志教育將被刪除的情況下,面臨如何教導「尊重個體差異」的挑戰,位列第二;第三,則是政府為營造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