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許成為最多面貌的媒體人,在各領域文筆塑造出多樣的形象
美職季後賽專題準備到來,這是歷史首度有2場Tiebreaker Games,凌晨就已經關注著,到公司後整個狀態非常累,最終也只寫出4篇就收工,還遲到赴約,Totally not my day。 10...
媒體業是個在上軌道後,不容易產生急劇進步的行業,因為打字速度固定,且每日多數議題都不一樣,因此想提高產量的背後都只能是付出更多時間,這是產出新聞的唯一解,沒有其他快速解。 雖然看似人手比前陣子還多,...
好久沒寫部落格,所以特別來寫一下。 其實我覺得上班這檔事算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從一開始的適應,到習慣後就比較上軌道,但這幾天好像是新的適應,固然在體育以外增添重外電與國內國會是很有挑戰的事,也算是一場...
今天算是達到兩個成就,其一,進到辦公室前就知道下午有事,特別在早上起床寫稿、想稿,一到公司就交稿,打算拼半天把該交的教完,第一次在半天的稿量統計達到5篇稿完工。 一進會議室突然被要求主持會議,一開始...
趁著有假出遊,不知道是太久沒出遊還是生活過於忙碌,一回來就生病,因而請了週日的假,還好今天身體稍微好轉便重新上工,但寫不了什麼稿,到下午之後效率極墜,便決定想以5篇收工趕緊回家休息,畢竟凌晨還有國家聯賽得...
今天大概是睽違已久跑到真心有興趣的記者會,幾乎沒有提早到,還留到聯訪結束的,因為自己明白這是這個領域的大事!雖然心知這樣早上稿子一定會很少,也還好晚上並沒有約,得以趕完預定的份量才走。 也是第二天帶...
雖然社長要我別有壓力擔任外電召集人,但我還是會算一下外電稿量,由於今天若我們不動手就沒有人能寫Heavy外電,因此在稿量已滿的情況我還是選了Heavy的財金外電,加上牧權出手相救完成副總指派的NAFTA外...
由於昨天也早早出門忙社慶,睡過晚餐時間起床又關注了一下今天打算寫的議題,才匆匆入睡,原本預計今天多寫一點稿,上午很快就上了三篇稿,結果上稿後,下午一陣疲憊感襲來,打到一半的專題打了一堆意義不明的字,發現真...
今天幾乎趕滿場,在兩個國內新聞與回公司寫體育之間,不斷湧出睿仁的部落格題目「記者得有體力」,大嘆吃不消。 主戰場是外交部的新聞,由於中央社稿單不完整,外交部提前有針對泰國議題開part1的記者會,而...
早上跟有勝換了一個記者會,是丁守中在中央黨部開的「自家人後援會」,去的時候就很傻眼,因為稿單上的地址有誤,接著趕到場時,表演團足足表演了20分鐘,然後又是例行性的介紹數不盡的貴賓,到丁守中開始談一些有新聞...
從慶宇跟睿仁8月1日回社打工後,我就很少寫太多稿,想說很久沒寫會手癢,恰好週四濬浩也缺席,昨晚便開始規劃今天想負責多一些,沒想到久沒寫外電,居然不太習慣,還硬要抓出一個對比性,過度解讀梅克爾的Quote,...
今天大概是最像週日的平日,以往只有週日很少記者會,而稿單上的國會一欄幾乎全空,變成中午大家都在公司,社長叫了披薩,這大概是唯一一次大家在公司開心吃東西吧。 下班無聊滑滑PTT持續關注亞運,忽然發現馬...
今天下午因為有私事,加上週一晚上關注亞洲盃與亞運,早上因生理時鐘驚醒時很累,原本想以請假處理,改以其他日子補,但社長提醒我副總將帶來外電分享,即便稿量寫不多也無仿(雖然如此,寫少還真不習慣),讓我瞬間想到...
今天下班後才看到即時亞運新聞,由於體育已滿版,更沒有管道書寫,要也等明天有沒有新資訊,否則只能捨棄國人最關注的亞運棒球,關於中職獅隊派出的援軍蘇智傑手傷退賽的消息。 加上今天短波撰寫過程,為了趕截稿...
今天少了2個外電寫手與濬浩,主任又去台中推廣,辦公室較為冷清,但今天是我首次看到副總,副總今天代替主任帶晨會,第一印象的話,應該是聲音與想像中有落差。 下午去了一場U12少棒的開幕記者會,從小球員在...
今天早早寫完預計的稿件,原本表定要跑與神同行的記者會,但看到大會資訊寫可能6點才開始,到8點才會有聯訪,以為太晚可能得放棄這條新聞,沒想到後來是以先行完稿,去紅毯宣傳會用寄稿的方式,完成交稿。 由於...
由於近期實習生眾多,外電寫手也多,現在國際版都能出超過3個版,而今天體育我寫了短波,刻意壓了些內容,但上稿時依然得分開上,首次在後台看到6個體育新聞的「稀有景致」,加上國內記者會剛好不多,開玩笑說都快變成...
今天的體育版包含各項球種,幾乎是之後自己的規劃,包含正在賽季中的美國職棒MLB、處在交易中的NBA消息及足球消息,讓版面可以不只有單一賽事別,未來也能因應亞運,加入更多即時的中華隊戰況與私心期待的亞運足球...
今天是7月31日,代表了很多事的731,體育線上是美職的交易大限,彷彿也是公司的交易大限,8月1日開始很多都是新的,新的召集人岳宏、晨會上資深記者剩下有勝,大家或多或少都得在這段時間多擔上一些新聞。 ...
有時候發現自己很矛盾,明知道體育政治永遠斷不乾淨,還是得狠下心寫下去,尤其在自己聽到更多人士的想法後,漸漸往一邊的立場靠攏時,得盡力寫成平衡報導,在事情爆發之初,我看了國內媒體,發現抓耙子、黃安之說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