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求學開始,長輩就一再叮嚀,絕不可為人「作保」,因為若被保人出問題,事涉財產或法律責任,保證人就會吃不完兜著走。長輩也舉出女婿出賣岳父的極端例子,強調情況嚴重,迄今仍記憶猶新。
醫師無法掛保證
醫療人員對診療也不能「保證」,因為生命變數極多,沒什麼狀況可能完全如預期般發展。所以醫師對病況,表達「沒問題」、「請放心」當然有,但更多時候,話語則是充滿「可能」或「機率」。
然而,雖然「保證」必須很小心,甚至有時是禁忌,但諷刺的是,「保證」的承諾或行動,還是不斷出現在社會上。
比如說,某公司董事長到任需改選,卻出現兩雄相爭。其中一人「保證只當一屆」,讓局面圓滿解決。然而,給「保證」那人,或許當下只是緩兵之計,也或許那時心情確實真誠,但隨時間過去,營運方向、股權結構都變了,當權者開始有「捨我其誰」之念,便挾資源優勢,主導下次選舉,以「眾望所歸」之姿連任。
保證跳票多
一樣是「保證」,給別人保證遭毀棄,會受法律究責,但對自己保證不履行,事情可大可小。嚴重者信用破產,但這種狀況極少見,常常就只是良心上有點過意不去而已,周邊人士,或者事不關己無所謂,或者趨炎附勢者多,向掌權者靠攏有利自己,誰管他保證過什麼?
還有情況是,重要職務「保證做完做滿」,但做到一半,就換別的位置了。這種狀況對錯無法一概而論,但不同立場者,都能找理由分別給予讚揚或抨擊。真正客觀的功過評價,只能留待歷史驗證了。
政府保證不缺電
生活必需品,人民也常期望「大有為」的政府給保證,例如,保證不缺蛋、不缺水、不調價等等。這些可以保證嗎?客觀來說,因為變數多,確實無法保證,但既然執政,就要有擔當,只要保證我官位坐穩,給什麼保證都行。若保證跳票了,就找個理由搪塞,比如說,停電不代表缺電,是電網問題,電網是小動物搗亂等等。
到底會不會缺電?時不時各地突然停電代表缺電嗎?官員都保證不是,但求既便宜又環保的綠電保證不會兌現,好官我自為之,人民也莫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