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北一:台北第一高女的光與影》

醒報編輯 2025/08/12 16:54 點閱 236 次

1904年,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三附屬學校分教場成立,後改稱台北第一高女,為北一女的前身。位處總督府旁的校園,成為全台女學生最嚮往的志願。儘管在日治時期女性教育較不受重視,但位處政治中心的第一高女,學生多半來自名門閨秀,在大正時代的洗禮下,成為「新女性」誕生之處。

從創校之初以培育良妻賢母為目標,到1922年正式開放台籍學生入學,再到二戰時期被迫支援戰爭,這片校地承載了多少動盪與希望?當女學生在「新女性」與「愛國者」之間掙扎徘徊,辦學理念也在政局影響下幾經波折。那些初入校門的台籍女孩,又如何在歧視與困境中堅定自己的足跡?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向西方學習,開啟現代教育。女學生一開始穿著和服,但為活動方便起見,下身有時也改穿寬鬆的袴(はかま,分腿的寬鬆褲子)。袴原為男子服裝,女子著男裝遭受輿論抨擊。

十九世紀末,改良後的行灯袴(あんどんばかま,不分腿的寬鬆褲子,類似長裙)也就是女袴問世,迅速在內地女學校流行。未久,位於殖民地台灣唯一一所高等女學校,創校初期,即採用海老茶色(近咖啡紅色)行灯袴為制服。

不見「沿革」紀錄

一高女的《創立二十五周年記念》「沿革」部分(相當於大事紀),提到一九○六年三月二十八日制定「生徒袴の徽章(裾に白線三筋)」,也就是袴的下襬,飾以三條白線。上身穿著和服,樣式、顏色則無特別規定。

這裡要特別指出,一高女官方各式出版品,提到校服規定難得一見,往後各次校服改動均不見「沿革」紀錄,此條規定在校史中顯得突出。尚不清楚這條規定特別標記在「沿革」的原因。

大正時代的學生

《創立二十五周年記念》有張照片,見證高女校服剛制定時的歷史。照片從較高較遠處拍攝,學生分成數群,站立於校庭之中,是現在至善樓金字塔廣場相同位置。後方建築即高女最初校舍:物產陳列所(初本館)。照片稍模糊,又是遠景,但仍能看到學生深色袴擺明顯的白線(袴章)。上身和服則有深色有淺色,並未統一。

這群「大正時代的學生」,拍攝時間在一九一○年代。上身和服多為深色,花色各自不同。所有學生行燈袴都可見腰帶,袴擺都有三條飾線(前排唯一例外者,似乎是教諭脇野つい)。儘管是黑白照片,仍可明顯看出袴的顏色參差。照片也清楚拍到鞋子樣式,分趾襪加涼鞋或木屐(足袋草履、下駄),白色居多。少數黑色鞋則不容易確定樣式。

髮型值得一提,雖然不在校服範圍,仍與服儀相關。根據村上八重(一九一二年第六回畢業)的描述,當時流行「二〇三高地髻」,女子把頭髮全部往上梳成一座小山。這樣的髮型,得名自日露戰爭(日俄戰爭,一九○四至一九○五年)時乃木希典將軍犧牲大量官兵才攻克的旅順二〇三高地。這張照片眾女子一致的二〇三高地髻,予人強烈視覺印象。

秋吉校長制服改革

明治新式教育下,為提升女子活動力,行灯袴於焉誕生。在時代劇烈變遷下,不過二十年,行灯袴已成為女學生活動的障礙。殖民地台灣,制服改革在台北一高女發動,改革者是一高女校長秋吉音治。這在校史是重要且別具意義的一頁。

一九一八年年底,秋吉校長就職,雖然是首次擔當女校校務,卻迫不及待要實踐女子教育理念。隔年五月發表的〈關於女子教育的思考〉(女子敎育に対する感想),提到女性健康強壯才是根本,只有身體的健康,才有行動的自然、活潑、敏捷,連帶提升品性與智力。除了改造住居、選擇食物,衣服也有必要改良。

一九一九年,秋吉校長決心更改一高女校服樣式,雖然維持和服、行灯袴,袴長卻從幾乎及地的腳踝,改短至小腿高度,根據高良節(一九二二年第十六回畢業)所言,膝下三寸是標準長度。同時廢止草鞋、木屐,一律改穿皮鞋。

校服改革第一步

根據教頭松下範治的形容,學生制服改變後,動作也跟著輕快起來。學校還特別請刑務所製作校服,以降低成本。每套價錢在兩圓八十錢至三圓之間,減輕家長購買制服的經濟負擔。

袴長一改短,學生家長立刻抗議,說要「養野丫頭很困難」(お転婆養成は困る),衛道人士也投書報紙抨擊。當時是一個新思想不斷引進的時代,也是新、舊思想激烈交鋒的時代。某些人頑強地捍衛舊秩序,認為女子就該有某種特定樣貌。與男子教育相比,女子教育在迎向新時代時的阻力更大,改革因而更加艱難。

但這只是秋吉校長校服改革的第一步。一九二○年二月刊出的《婦人與家庭》(婦人と家庭),秋吉校長聚焦在制服問題,寫了〈關於女學生制服改良〉(女學生服制改良について)一文,完整提出他的制服改革藍圖。

他徹底否定和服(日本服)作為學生制服的正當性,認為和服價格高昂又不利活動,悖離世界趨勢。為了學生活動自如,並擺脫衣料昂貴的和服,女學生制服從和服走向洋服,是為了讓生活合理、穿著樸素。

一高女校服演變

四月十四日至十六日,《台灣日日新報》三天連載秋吉校長的〈本校學生制服〉(本校生徒の制服に就て)。校長不厭其煩地以類似論點,尋求社會支持一高女校服改革。秋吉音治在報刊與反對者論戰,高女制服問題因而成為當時島嶼的熱門話題。學生都喜歡作風開明的校長,但家長反彈很大。最終,抵擋不過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秋吉於一九二一年四月黯然辭官,返回內地。

北一女中校史室,庋藏一本註明昭和十五(一九四○)年的相本,裡面有幾張「日本女性展」相片,其中一張展示一高女校服演變。

這張相片在現階段校史研究相當重要:首先,照片右邊兩套校服,由右至左,是校服從行灯袴到改短,袴長也可直接對比,旁證了一高女的校服書寫。其次,展示的校服後方有文字解說,右二解說文字為「大正年八(一九一九)年」,也就是秋吉校長任期之中,而非更早。第三,正式邁入右三洋服之前,多了一張文字解說,文字為「大正十年頃,和服洋服□□」。

試行洋式制服

雖然放大後,仍無法看清楚校服款式細節,但似乎已經是整身洋服。松下範治提到當時洋式校服已有樣本,準備施行。高良節則提到想穿洋服的學生,可以在學校指定的洋服店製作後,自由穿著。一高女應該已開始試行洋式制服。

大正十(一九二一)年正是秋吉音治離任的一年,照片中有解說、圖樣但無展示實品的校服,很可能是秋吉校長已規劃但未能全面實施的洋式校服。一高女校服從和服到洋服,只差最後一哩路。(宇欽/輯)

《追尋北一:台北第一高女的光與影》
作者:蔡蔚群
出版社:衛城出版

其他書訊:
《沒被抓到也算作弊嗎?:學校沒有教的33則品格練習題》
作者:布魯斯.韋恩斯坦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從小到大,老師、家長總會要求每個人要「做對的事」!但是人生就像打地鼠,問題一個一個接踵而來,每個問題又有好多種令人兩難的選項,當成長到青春期的階段,對某些問題,老師、家長跟同儕之間,每個人給的答案常常都不一樣,這時候該怎麼辦?該聽誰的比較好?

全書提出5個人生準則:避免造成傷害,讓事情更好,尊重別人,要公平,要愛人。透過這些人生準則為基礎,幫助青少年們在面對各種兩難問題的時候,可以做出當下最好的判斷。再用33則清楚的Q&A提出青少年在生活上最常遇到的道德兩難問題,經由理性跟邏輯的回答讓他們從中體認,藉此建立起自己堅實的價值觀。

《熱賣學:商品導購促銷500攻略》
作者:堀田博和
出版社:時報出版

最完整的行銷聖經,隨時補充靈感來源。促銷不一定是最糟的銷售手段!只要釐清產品與銷售目的、搭配不同的行銷工具及手法,在銷售前先定位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同時思考「品牌」該怎麼在行銷策略做連結,即可激發消費者的購買需求,擴大產品的銷售力。

本書完整闡述了可實際運用的行銷手法,內容涵蓋商品開發、宣傳活動、廣告文案、顧客服務、店鋪動線等祕訣,深入淺出,教你全方為洞消費者心理。適合一心想打造熱賣商品,或經常為促銷企劃而煩惱的你!

《工作讓人心情糟,但你可以心態超好!》
作者:卡琳娜・麥戈
出版社:悅知文化

「你手上拿的這部作品是焦慮與煩憂的產物(雖然很美沒錯),揉合了我二十多歲時一團混亂、充滿不確定性的人生。書中會分享我希望自己初入職場就看透的見解,但不要誤會,無論你處於生命中哪個階段,這些工作心法都很受用。不管你是十八歲還是四十歲,我保證,這本書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才十八歲,你會學到一些你不知道的事;若你年屆四十,你可能會想起自己早已忘卻的東西。」

卡琳娜・麥戈發揮創意人「妙語如珠」的功力,用幽默的字句包裹曾經踩過的職場地雷,化成過來人的溫馨提醒。打破你對職場不切實際的幻想,幫助你建立自信,勇敢爭取升遷、闖入夢想產業、突破創意瓶頸,或是乾脆辭職。也懂得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請適時放過自己。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