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重建:從家庭創傷尋回信仰與希望》

醒報編輯 2025/11/06 18:21 點閱 76 次

面對隱藏的家庭暴力問題,基督徒應如何看待、理解並伸出援手?家庭暴力的發生原因複雜,基督徒家庭不代表就能免於家暴威脅,只是事件更容易被隱藏。受害者可能面對更多關注與壓力,甚至可能因著來自不同角度的觀點而受到二度傷害。

本書從聖經觀點重新詮釋了愛與順服的涵義,作者更透過親身經歷揭示了暴力事件對家庭,特別是兒童造成的深遠影響。書中闡述家庭暴力的法律定義與不同類型,比較了刑事司法與修復式司法在處理家庭暴力案件上的利弊,並探討教會在提供實際幫助、心理支持以及信仰重建方面所能扮演的關鍵角色。此外,作者也見證在生活重建過程中,神如何藉著祂的話語賜下安慰與力量。

雖然基督教以彼此相愛、互相尊重為宗旨,但家庭暴力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影響因素包括個人的信仰狀態、生活壓力、溝通協調性與個人累積的創傷等。畢竟,基督徒家庭中也同樣存在各種壓力和衝突,例如經濟壓力、工作壓力、健康問題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家庭暴力的發生。

除此之外,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問題、過去的創傷等等,若這些壓力沒有靠著信仰得到排解,也可能對家庭關係產生負面影響,進而導致暴力行為的出現。

而且,有時候基督教信仰可能被誤解,導致宗教理念被用來合理化或掩飾家庭暴力行為。例如,有些人可能以為用暴力對待妻子,或者其他家庭成員,是為了「紀律」或「教育」。這種誤解可能會使受害者更難尋求幫助,也可能會增加暴力行為的頻率。

因此,雖然基督徒家庭可能受到信仰的教導和價值觀的影響,但也不免遭受家庭暴力的困擾。事實上,家庭暴力的問題在沒有基督教信仰規範以外的世界就更普遍了。

為暴力家庭禱告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在其一生中會受到親密伴侶的暴力侵害。這種暴力行為在各國文化中普遍存在,給數百萬女性以及他們的家庭帶來傷害。

看到這個資料,我心想,作為紐西蘭的一名居民,我看過周圍許多家庭暴力的例子,我相信在台灣也存在著類似的情況。這些數據提醒我們,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地關注這個全球性的問題,並且也應更積極為經歷暴力的家庭禱告。

三個禮拜前,我默默走進手術室,看到由七個人組成的手術團隊正忙碌地準備幫兒子手術。手術室的電腦熒幕、先進的設施、光滑的地板,都讓我深深吸了一口氣。我緩緩地坐在手術檯旁邊對著兒子微笑,給他打氣。

「神同在」核心理念

醫生鼓勵我握著兒子的手讓他安心,而當他上了全身麻醉睡去的那一刻,我竟然無法控制眼淚,激動的情緒又回到他一歲時,暴力事件發生的當下。

我趕緊走出手術室,拚命擦去眼淚,然後我作了一個勇敢的決定。我決定對「家庭暴力」這個較少為教會探討的議題,結合心理學、社會學、法律、醫學、教育及宗教等領域的知識,予以整合,作一系統性說明。

「神同在」是此書的核心理念,同時希望竭盡所能地提供教會一些可行的支援方式。期待能對深陷家庭暴力泥淖中的人們,有所裨益。因為親自走過,所以才能透過自己的經歷去造就別人。

合乎神旨意的關懷

希望讀者閱讀完這本書後,若再看到教會出現筋疲力盡的媽媽帶著小孩聚會遲到(或者根本沒到),能少些質疑,多些關心。我們不應該只看事情的表面,也不應該向她暗示「天使會打叉叉」,而是去了解她生活的辛苦。也許我們可以感受一下,她是否遇到了困難,身心靈負擔無法承受,需要我們的幫助。

我希望閱讀書本的每一位,都可以有同理心,積極思考:「我能為需要幫助的人做什麼?」「周遭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我們能如何關心?」「聽聞家庭暴力的事,我該對受害者說些什麼?」

尤其在教會裡,面對信徒家中發生的暴力事件,教會需要站在合乎神旨意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家庭的需要並給予協助,包括面對受家庭暴力影響的孩子們,教會也需要站在他們的角度去了解他們、真心愛他們。

基督家庭幸福美滿

我們千萬不要讓受害者感到被別人「不理解」,也不要讓這些表面的「好信徒指標」,成為絆倒人的石頭。撰寫這本書除了呼籲大家有同理心之外,也誠心希望每一個基督徒家庭都可以幸福、長久。

或許此時你的家庭已經受傷,或許你也感到害怕,或許你還不是很清楚要怎麼向外求援,或者,你還在猶豫是不是該向外求助。所以我也希望這一本書的出現,可以幫助你,回答你心中的一些問題。我誠心希望每一個基督徒家庭幸福美滿,而美滿的婚姻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夫妻共同成為幸福的創造者。

用關懷建立教會

保羅在聖經中說道:「作妻子的,你們要順服自己的丈夫,好像順服主。……作丈夫的,你們要愛自己的妻子,好像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命一樣。」(以弗所書五章22、25節)他將婚姻中的「愛」提升到了基督對教會的愛的層次。

君士坦丁堡主教屈梭多模(John Chrysostom,西元347~407年)曾說:「你看見多少的順服嗎?也要聽一聽有多少愛。你希望你的妻子順服你如同教會服從基督嗎?那你該照顧她如同基督愛教會。若是必要時,你應該為她付出你的生命,或是負擔一切苦難,或忍受一切從不拒絕……耶穌建立教會是用關懷,不是用威脅、恐嚇,你也要這樣對待你的妻子。」

【推薦序】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

當我第一次翻開這本書的草稿時,心中充滿了無數的感觸。這本書是家暴倖存者的心聲,是一段段勇敢與堅韌的歷程,是對愛與信仰力量的深刻探索。作為勵馨基金會的執行長,我長期見證並陪伴了無數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倖存者。

我了解,許多人在遭受暴力的時候,不僅失去了身體上的健康,還背負了沉重的心理創傷。而當他們尋求幫助時,教會能否成為一個理解並支持他們的地方,對他們的復原過程至關重要。

然而,我們也必須承認,教會對家庭暴力存在著許多誤解和迷思。很多時候,教會的領袖或信徒們可能無法完全理解家暴倖存者所經歷的深刻創傷,或是誤以為倖存者應該「忍耐」與「原諒」,這些觀念有時會影響到對受害者的支持和幫助。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迷思:

1.「家庭暴力是夫妻私事,教會不應介入。」
這種觀念認為家庭暴力是私人領域的問題,應該由當事人自己解決。然而,家庭暴力是一種違法的行為,教會作為一個社會和倫理機構,應該關心並提供支持。教會的使命之一就是幫助受苦的人,無論是在家庭中還是其他地方。

2.「受害者如果真心信仰,就應該忍耐和原諒施暴者。」
有些人誤解宗教教義,認為信仰要求受害者容忍暴力並原諒施暴者。然而,這忽略了基督教對公義的強調,以及保護弱者和追求和平的教義。聖經並不要求受害者容忍暴力,反而提到要追求正義和保護弱小。

3.「家庭暴力是因為受害者的錯,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
有些人會將家庭暴力歸咎於受害者的行為,認為他們的言語或行為激怒了施暴者。這種迷思忽略了施暴者對暴力的責任,並將責任錯誤地歸咎於受害者。家庭暴力是施暴者的選擇,是他們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而不是受害者的錯誤。

4.「施暴者只是一時衝動。」
有些教會成員或領袖可能認為家庭暴力只是偶爾發生的衝動行為,不會長期影響。然而,家庭暴力通常是一個長期且系統性的行為模式,施暴者會反覆控制、威脅和傷害受害者,這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持續的虐待行為。

  1. 「教會若幫助受害者離開,可能會破壞家庭。」 有些人認為教會不應該幫助受害者離開施暴者,因為這可能會破壞家庭結構或引發更多問題。然而,教會應該優先考慮受害者的安全和福祉。暴力的家庭關係並不是一個健康的家庭結構,幫助受害者脫離暴力才是對他們最好的保護。

6.「宗教領袖應該勸解,不應給予具體行動支持。」
有些人認為宗教領袖應該只負責道德和精神上的指導,而不應該涉及實際的幫助或行動。然而,教會不僅是提供心靈上的安慰,也應該在實際上幫助受害者,包括提供法律援助、庇護所、社會服務等資源。

倖存者的信仰力量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視角:信仰並不是要我們承受暴力,而是要我們尋求解脫,尋求治療,並且活出一個有尊嚴、無暴力的生命。這正是勵馨多年面對各種性別暴力議題,逐步確認出組織終極的使命:「願每個人都能在沒有性別歧視與暴力的環境中成長,並享有生命應有之尊貴與榮美。」

我們相信信仰能成為倖存者的力量,但信仰的支持必須是建立在理解和實際行動的基礎上。許多倖存者並非因為缺乏信仰,而是因為在暴力中迷失了對自我價值的認識,甚至在信仰的名義下被壓迫和孤立。教會應該是倖存者走出陰影、重拾希望的地方,而非進一步加深他們的痛苦。

因此,當我們學習如何在信仰的框架下支持家暴倖存者時,我們必須具備創傷知情的意識,理解每個倖存者(包括目睹暴力的兒童)的獨特需求,並提供不僅是心靈上的慰藉,也包括實際的幫助與支持。

神的愛指引光芒

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它為倖存者提供了表達和療癒的空間,更在於它為教會和信徒們提供了反思的機會。它讓我們看到了在創傷與信仰的交織中,愛與重建是如何發生的。這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路,但這條路上,神的愛是指引我們前行的光芒。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發更多教會和基督徒反思:我們是否真正理解家庭暴力的影響?我們是否準備好在受害者最需要支持的時候,成為他們的倚靠?作為教會的一員,我們的使命是要將愛與關懷傳遞給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尤其是那些在暴力中掙扎的倖存者。

願我們都能學習如何成為彼此的支持,如何在信仰的力量中,共同走向重建與康復的道路。(宇欽/輯)

《愛的重建:從家庭創傷尋回信仰與希望》
作者:李佳恩
出版社:保羅文化

其他書訊:
《我在通用的日子》
作者:艾弗雷德.史隆
出版社:十力文化

能夠通過漫長時間考驗的著作屈指可數,商業類書籍更為稀少。毫無疑問地,艾弗雷德•史隆(Alfred P. Sloan, JR.)的《我在通用的日子》正是這樣一部偉大的經典──1963年首度出版,立即成為超級暢銷書,直到現在仍被視為決策者最實用的管理聖經。

向大師學創新,看這個被美國商業週刊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CEO與最偉大的創新者,如何力挽狂瀾帶領通用克服經濟蕭條和倒閉危機,並使之成為20世紀中葉全球最大的單一工業體。這本書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CEO的半自傳管理聖經!直至今日,我們仍能從他身上學習優秀的管理者應具備的特質——組織、管理、決策、創新的能力。

《一齊幸福烘焙蛋糕》
作者:許家齊
出版社:優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在某個悠閒的週末午後,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廚房的檯面上,你翻開這本書,選擇一款心儀的蛋糕開始製作。隨著材料的混合、麵糊的攪拌、烤箱的加熱,整個房子瀰漫著甜蜜的香氣。它帶給你的,是創造幸福的能力,是讓平凡生活變得不平凡的魔法,是用甜蜜連結人心的溫暖力量。

本書不僅是一部技法精湛的烘焙教材,更是一本充滿溫度與靈魂的幸福指南。全書收錄超過50款精緻甜點配方,從戚風蛋糕的輕盈香甜到可麗露的法式精緻,每一道配方都承載著作者多年的實戰經驗與無私分享的真誠。

《故鄉魅力俱樂部》
作者:西村幸夫
出版社:遠流

地方的魅力,是因居住這片土地上的人之魅力而產生出來的。有時起於一位主婦的提議,或是關心自己家園的小學生。而社區改造不光只是淨化水溝或把房子弄漂亮,還包括了對故鄉的那份摯愛,以及維護並推展社區特色的熱忱。這種藉由營造社區追求美好生活的想像與渴望,超越了文化與國界,標示著台灣向日本學習社區發展的里程碑。

本書是日本十七個小城鎮大改造的故事,記錄著一群打從心底深愛自己居住土地、熱心推動社區營造工作的人們,面對產業蕭條、人口外流等困境,如何透過建築、老屋、護城河等的再生利用,創造出地方新生命的過程。不只是建築和景觀的改變,更重要的是穿針引線的人的故事。

捐款成為醒報天使

由於熱心人與支持者的捐款,醒報的深度報導與客觀評論都是免費閱讀的,希望你也能加入「醒報天使」的行列,小額支持。我們會寄給您抵稅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