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政壇是否會出現轉捩點?在426遊行中,號稱25萬人上了街頭對賴總統嗆聲。甫出爐的美麗島4月國政民調顯示,賴清德總統執政不滿意度首度與滿意度呈現死亡交叉,不滿意47.3%大於滿意47.1%。對民進黨反感的程度亦超越好感度,更有60.0%認為政府高層濫用權力。這著實對於政府來說是一大警訊。
政壇轉捩點
長期以來,政府對於在野黨跟反對意見一直採取堅壁清野的策略,這通常只存在於選舉的後期,鄰近到投票之前。
但是從去年的520到現在,執政黨的態度幾乎沒有改變,甚至於行政院長面對在野黨質詢時,也常常語帶輕蔑,甚至發言嘲諷。
這其實不是一個好的慣例,像是國民黨立委翁曉玲因為被執政黨質疑忠誠,卓榮泰甚至在質詢台上冷回,說委員所索取的資料都不重要。這樣的態度,其實是對執政者自己氣度胸襟的傷害,也是對行政院長高度的一種損失。
行政立法互尊重
立法院是憲法中五權分立中的關鍵單位,依恃民意對政府監督,如果行政院只因為位居少數,無法取得多數主導,就動輒限制在野黨的監督權,那其實才是真正的違背民意。
周一,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自到了立院,在立院各黨團說明、拜託,期盼在最短時間通過四千一百億元的特別條例。這樣的態度是很正確,但是除了政院之外,立法院民進黨團是否能配合才是真正的關鍵。
面對大罷免的危機,其實已經讓執政黨感受到了極大壓力,以周一的狀況來看,在野黨對於特別預算的問詢也沒有到離譜的地步,如果能好好溝通,甚至包括台電補助的一千億元,都有可能順利過關,讓朝野彼此都有台階可下。問題是在野黨釋出善意地當下,執政黨的立委是否願意各退一步呢?
總統態度成關鍵
賴總統與卓榮泰院在這一波的罷免中,一度是站在第二線的,但是隨著戰火越來越熾熱,現在民進黨立院黨團跟議員反而變成了罷免火車頭。這樣的氛圍也延燒進了立院,尤其是總召柯建銘言必稱要消滅國民黨,動輒就痛罵民眾黨,這樣下去怎麼可能讓立院氣氛可以消弭?
府院黨畢竟是一家,如果黨主席賴總統不能要求立委這邊休兵,那政院還有甚麼立場要求立院配合?恐怕最後還是吵來吵去、不了了之。
特別預算可救急
特別條例草案4100億元特別預算中,僅930億元屬產業支持面向,日前已遭藍白陣營質疑是藉機偷渡。但是國民黨還是希望透過溝通可以盡可能讓政府支應,其實因為之前預算的刪減,造成各部會不少困擾,所以朝野也都有默契,只要不過分,盡可能讓政院方便。
那如何做到?就需要執政黨通力合作,來協助政院溝通,畢竟不管是台電撥補、穩定民生物價、國土安全防衛到海岸巡防設施,都在在顯示出台灣各方面都需要預算支持,但是嚴格講,如果有心要挑剔,以「特別預算」提出這些方面也未必合理,加上執政黨近來民調下降 更謙卑的溝通,才能真正達到疏通預算的效果。
朝野共解危機
立院通過預算與否,可以當作總統賴清德一個很好拜會在野黨的契機。不管是國際層面,還是國內層面,台灣現在都需要朝野坐下來好好談一談。總統如果能更加釋出善意,承諾在通過預算後,召開國是會議,讓朝野領袖有機會研商,相信台灣民眾都會支持。
因為不管是美國的關稅壓力,或是中國的軍事壓力,需要的都是兩千三百人團結對抗,這些危機,沒有一件可以只靠單一政黨來渡過。
在野黨也應該藉機拿出誠意,讓民眾知道這些特別預算,在野黨不但認真審查,還努力通過讓民眾得福利,對於削減大罷免的壓力,相信也不無小補。沒有一個立委希望只當一年多,既然有機會表現,就該好好把握讓民眾看出在野黨的認真。現在是朝野兩黨共同的好機會,希望彼此都不要放棄,許台灣有一個攜手向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