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長期以來之所以能在高赤字下仍大手筆支出、維持強勁經濟,背後靠的就是「美元霸權」。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美元讓美國政府能以低成本籌資,甚至被做為對外剋敵的「武器」。
然而,一向穩如磐石的美元,最近卻搖搖欲墜。背後原因,就是川普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他不僅破壞全球自由貿易體系,讓世界走向衰退邊緣,更可能從根本上削弱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信任基礎。「信者,國之寶也;失信者,國之賊也」,當全球市場開始質疑美國政策的穩定性與可預期性,美元的國際地位就不再那麼穩固。
美元霸權被撼動
美元在全球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得益於美國經濟的規模和實力、其穩定性以及對貿易和資本流動的開放性,以及強大的產權保護和法治,一直吸引全球目光。數據顯示,美元作為各國央行儲備資產,在1970年曾占全球儲備近80%,到1980年降至58%以下,在1990年僅剩47%。但1999年的占比又恢復到71%左右,其後的數年間稍有下降,截至去(2024)年第四季仍占57.8%,遠遠超過歐元等強勢貨幣。
此外,美元在全球外匯交易占比逾85%,SWIFT支付中占比約48%(2025年2月)。21 世紀以來,美元國際化指數大致保持在55 到65 區間,遠超過歐元、日圓、英鎊等主流國際貨幣。但歷史的長流證明,沒有永遠的強國,也沒有永遠的強勢貨幣。川普的對等關稅讓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加劇,股市如坐雲霄飛車。美元作為「避風港貨幣」的特性就開始弱化,全球投資者已轉向日圓、黃金避險, 黃金價格水漲船高,日前已破3,200美元新高。美元的「避險屬性」幾乎在一夕之間消失。
美元美債大跌示警
川普發動全球關稅戰,引發投資人對美國資產信心減弱,恐慌指數急速升高,金融市場掀起「拋售美國」潮(Sell US)。美道瓊指數在三天內跌近5,000點,創2020年疫情以來最大跌點。美元與美債雙雙大跌,美元指數於4月11日跌幅多達1.2%,摜破100,一周內跌近2.7%,今年迄今累跌7.6%,為2023年7月來首見。
這一現象不僅是市場短期情緒的反映,更深層地揭示出美元信任基礎的侵蝕。美元指數不只是衡量歐元、日圓、英鎊等六種主要權衡貨幣的比值,更反映全球對美國制度的信任。當美元普遍走弱,往往意味著市場對美國經濟實力,制度穩定、法律秩序與政策的質疑。迫使得美元已不再理所當然地被全球所信任。
關稅推進去美元化
儘管美元在全球儲備貨幣中仍占據主導地位,但川普以美國利益為優先、對盟友與對手一視同仁地施壓的外交政策及橫加關稅,為所欲為,勢必進一步促使其他國家加速布局替代方案。反而加速「去美元化」(De-Dollarization)腳步。這種對美元霸權說「不」的策略,將如火如荼。據傳聞,中國政府已大舉抛售美國國債,甚至連長年存放在美國的2千多億美元黃金儲備,也悄悄啟動「撤退」計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元的霸權不是透過高關稅、敵意談判與財政赤字堆疊建立起來的,而是來自美國長期對國際秩序的承諾與制度穩定性。當川普的政策加劇這些基石的動搖,美元國際地位的削弱將是不可避免的後果。
若美元不再是全球信賴的儲備貨幣,美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特殊地位將大打折扣。若然,川普的對等關稅無異是自食惡果。也印證了「殃自我作,福自我求。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