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開始,瑞蛇迎春,台灣政壇依舊難以春暖花開。年前行政院原本編列114年度歲出預算3兆1,325億元案,經審議結果共計減列約2,075億元,刪減金額為史上新高,引發執政黨大反彈,各部會賣力哭窮賣慘,部會首長競相政治表態(如數發部網路詐騙將無從防治、恐無法上網買車票。台灣在世界舞台已被消音…),農業部當屬其中翹楚(農業部整體預算1692億元)。
只會哭窮 不辦事
農業部不僅強調將影響老農福利津貼發放,天災救助,台灣自強迫勞動生產名單除名等業務推動,將史無前例的讓政府機關關門,也指責在野黨是不希望台灣農產品行銷國際(農產外銷 「新市場、新通路、新品項」三新策略成果檢討報告呢?外銷國家隊-台農發實際執行成果呢?)等等。
這也是農業部長公然拒絕經立法院113位不分黨派立委無異議通過「調高公糧收購價5元」主決議後,又一驚人之舉。
還透過養雞,養豬等協會為其「贊聲」,企圖對民選立委進行施壓,卻對諸多農業迫切難題如進口液態乳可標示為「延長保存期限鮮乳」、「長效鮮乳」或「ESL(延長效期)鮮乳」爭議遲遲未決;國內雞蛋價格持續波動多年,甚至不敷生產成本(雞蛋產量持續居高不下,每日生產過剩至少200萬顆),迄今還未能回穩。
拿不出解決辦法
蔬果價格大動盪等等,仍拿不出徹底解決辦法(美國、日本以及歐洲一些發達國家蛋品加工業發達,有效地規避鮮雞蛋產銷和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例如日本蛋品加工比例達50%左右),卻只在乎預算是否遭刪,從不願意誠實面對,虛心檢討預算執行缺失(如該如何修正包銷制度,落實產銷預警及調節機制,縮短生產與零售端市場時間差,媒體宣費高達9成限制招標等等),農業部若能拿出此次捍衛總預算的一半用心和衝勁,國內雞蛋產銷失衡問題恐早已迎刃而解!
反觀,近日國外召開相關雞蛋產業大會,產官學研關注的重點在於:全球蛋雞非籠養趨勢(可有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破解傳統散養方式土地利用率低的難題,目前美國65.9%的蛋雞採籠養蛋雞,34.1%為非籠養蛋雞。
全球蛋業努力改良
預計到2026年,美國非籠養蛋雞養殖數量將達到50%以上、為英國生產的雞蛋中有超過 60%為放養雞蛋)、雞蛋產業科技創新(如透過基因組編輯進行性別操縱等)、數位智慧化養雞(如使用機器人進行雞蛋包裝等)、全球蛋品加工業(特色和功能性蛋製品需求的增加,例如強化ω-3脂肪酸或高蛋白含量的特色蛋製品可滿足消費者對特定健康益處的需求)、品牌蛋發展(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助於提升雞蛋產品的溢價能力)、疫病有效防治(如免疫調節劑,疫苗等運用)、生態打造等,並達成技術進步將在推動雞蛋市場發展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透過AI技術,實現蛋雞養殖數位化、資訊化、智慧化,是該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精準的環境控制技術對蛋雞產業的節糧增效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的共識;當前蛋雞養殖產業整體處於微利時代,只有生產優質安全雞蛋產品,共建雞蛋產業良好發展生態,才能讓雞蛋產業穩健前行。
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 擴散至與受感染家禽和死亡野鳥接觸的自由生活哺乳動物,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禽流感猶如高懸在家禽業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The Sword of Damocles),時刻威脅著產業安全,而採取撲殺或施打疫苗(會影響出口)間的取捨正引發廣泛討論,加以氣候變遷和全球暖化恐將限制雞蛋市場的成長,都有待政府攜手業者共同來應對。台灣亦發生高病原性禽流感確診案例,而最高農業主管部門卻忙於總預算抗爭,讓蛋雞產業仍處於高度風險中!
高懸頭上的利劍
農業部每年花費那麼多民眾辛苦納稅錢,產銷問題依舊層出不窮,實質成果明顯不如預期,雞蛋產業難關始終未過,卻只會靠大內宣和大外宣來粉飾太平,靠大撒幣來穩定安撫農怨;習慣把問題全推給在野及對岸打壓,短期或許有效果。
如今,若不能對症下藥,痛改過去施政的傲慢偏見,只會讓台灣農漁產品出路越走越窄!如何奢言讓民眾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