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等醫學會9日提醒民眾注意骨髓纖維化的風險。(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system/assets/images/000/085/354/big/%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8%A1%80%E6%B6%B2%E7%97%85%E5%AD%B8%E6%9C%83%E7%AD%89%E9%86%AB%E5%AD%B8%E6%9C%839%E6%97%A5%E6%8F%90%E9%86%92%E6%B0%91%E7%9C%BE%E6%B3%A8%E6%84%8F%E9%AA%A8%E9%AB%93%E7%BA%96%E7%B6%AD%E5%8C%96%E7%9A%84%E9%A2%A8%E9%9A%AA%E3%80%82%EF%BC%88Photo_by_%E5%91%82%E7%BF%94%E7%A6%BE%EF%BC%8F%E5%8F%B0%E7%81%A3%E9%86%92%E5%A0%B1%EF%BC%89.jpg?1736407589)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民眾如果出現脾臟腫大、食慾不振、貧血等現象,需注意可能是骨髓纖維化!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等醫事會9日召開記者會,醫師侯信安提醒民眾注意,高齡者若有脾臟腫大、胸悶等症況,需注意可能是骨髓纖維化。醫生郭明宗表示,治療方法有骨髓移植,但高齡者不適合,目前新增一種標靶藥物,盼能給病友更多選擇。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祕書長黃泰中表示,過去針對骨髓纖維化僅有1種藥物,從今年1月開始有新藥獲得給付,盼能給骨髓纖維化患者更多選擇。
高齡注意脾臟腫大
台灣骨髓增生性腫瘤關懷協會理事長侯信安介紹說,骨髓纖維化是相當罕見的血液疾病,每年約有150位患者,好發年齡會在65到70歲,是因為基因突變導致造血細胞異常,讓骨髓結構轉變,並讓其他器官(如脾臟)造血增加負擔。較明顯症狀是脾臟(胸口左方)腫大,正常狀況是摸不到脾臟的,另外還有貧血、易喘易累、胸悶、食慾不振等。
「主要治療方式是骨髓移植,但高齡者不適合!」侯信安說,另外還有標靶藥物JAK抑制劑(第一代)等,但相關藥物只有這一種,且健保給付條件較嚴苛、藥物費用較貴,此外骨髓纖維化難早期發現,若發現需長期服藥,都讓治療的困難度增加。
兩種標靶藥物可選
林口長庚血液科主任郭明宗也說,第一代藥物超過一半患者未達脾臟體積減少35%的標準,且容易因為痛苦的副作用,在3到5年終止治療。他說,如今開放新的藥物,希望能給患者更多選擇,過去很多病友吃第一代藥物會出現貧血副作用,屆時就是輸血、吃排鐵劑,對生活有不小負擔,吃新藥就有減緩貧血狀況。
不過有醫生受訪時提醒,相關藥物雖有健保給付,但一個月可能也要花費5到10萬以上,且此藥需要長期服用。另外,脾臟腫大的現象不好改善,但也有患者服藥後有順利縮小。
另有醫生受訪指出,美國可以因為副作用與效果不好,第一與第二代可更換,但台灣只能因為副作用更換藥物,有點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