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國際局勢顯示,中美關係正進入新一輪的競爭與博弈期,中國可能已經針對川普即將重返白宮的情境進行周詳準備,意圖在貿易戰、科技戰及地緣政治領域全面應對,甚至提前反制。面對這樣的局勢,台灣作為地緣政治的核心角色,如何在大國競逐中保持穩定並尋求發展空間,將成為政府和企業界必需共同思考的課題。
兩強相爭 衝擊台灣
美國將強化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和貿易限制,川普可能對中國商品加徵最高達60%的關稅,直接衝擊雙邊貿易超過5700億美元的規模。中國也會啟動一系列的報復措施,包括限制晶片製造關鍵礦物出口、對美國企業進行反壟斷調查等。這不僅是中美之間的角力,也將對全球供應鏈產生影響,尤其是依賴精密製造和出口的台灣,將直接面臨兩強之間的壓力。
作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一環,台灣也是美中兩國競爭的焦點之一。台積電(TSMC)等企業在全球晶片市場佔據重要地位,一旦中美關係惡化,半導體產業可能成為第一個受傷的領域。因此台灣在維持技術領先優勢的同時,必須加強與多個市場的合作,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我應分散市場
面對潛在的風險,台灣應積極推動經濟多元化策略,減少對中國和美國市場的依賴。例如可以進一步深化台日、台韓關係,與東南亞、歐盟和拉丁美洲國家的經貿合作,拓展出口市場,提升經濟韌性。但中國近期正加速與東南亞、拉丁美洲和非洲進行深度合作,擴大進口非美國來源的農產品和能源,台灣必須加快腳步。
面對美中科技戰的深化,台灣需要持續強化技術創新能力,擴大研發投入,特別是在半導體、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等關鍵領域加速布局,以進入全球的領先群。隨著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品出口的限制,台灣有機會在全球技術產業鏈中發揮更大作用,成為其他國家尋求技術合作的首選對象。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正在加速內部技術升級,並對消費市場進行刺激,藉此應付美國可能加強的技術封鎖和貿易戰。台灣企業應積極評估和瞭解中國市場動向,掌握中國技術升級的機遇,尋求新的市場空間。
參加多邊對話機制
台灣也必須謹慎應對南海和東海的局勢變化,避免成為大國區域軍事競逐的犧牲品。透過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及多邊對話機制,提升在全球舞台上的能見度和影響力,這是維持地區和平穩定的關鍵。
面對全球經濟與產業變局,台灣應加速推動數位轉型及人才培育計畫,特別是在AI、數位經濟和淨零減碳領域。透過建立完善和與時俱進的教育體系及數位人才培養計畫,台灣可在新興技術領域保持領先,並吸引更多國際企業與人才進駐。
中美競爭的加劇已成為未來全球政治經濟發展的主旋律,而台灣在這場競爭中將持續扮演重要角色。面對不確定性和挑戰,台灣應以靈活的策略、多元的經濟佈局及強化的國際合作,確保在變局中穩步前行。唯有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台灣才能在大國博弈中維持競爭力,並尋求新的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