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展開上任以來的首次出訪,訪問南太平洋友邦,並過境美國夏威夷及關島。此次出訪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台灣與邦交國的關係,並展現台灣的國際主體性。
蔡、賴相比令人憂
但與過去總統出訪相比,美方對賴總統的行程安排顯得低調且冷淡,相比蔡英文總統去年過境美國本土所獲得的高規格接待,外界難免對台美關係未來走向感到憂慮。
蔡英文前總統在2023年訪問南美洲時,過境紐約和洛杉磯,並在加州與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晤,兩場公開演講吸引國際媒體目光,接待規格被視為台美關係的高峰。
賴清德總統此次過境僅限夏威夷和關島,未能登上美國本土,更僅進行了一場閉門演講,與會者多為地方官員,未見美國聯邦層級的重量級人物。這樣的安排無疑顯示,美國對台灣戰略價值的重視程度可能出現調整。
美戰略重心轉移
美國冷淡態度的可能原因之一是戰略重心的轉移,美國正面臨印太戰略的再定位。美方資源有限,需要照顧的的地方很多,如烏俄戰爭、南海和第一島鏈的防衛佈建,台灣雖是其中的一環,但台灣也是美中關係的痛點。對台接待規格的降低,或許是美方試圖在不激化中美對抗的前提下,對台灣的外交接觸保持低調。
另外川普回歸白宮,台美關係可能面臨更實用主義的挑戰。川普政府對民主價值的支持態度較為冷淡,更重視經濟與地緣政治利益,台灣必須了解並充分準備美國外交政策的可能轉向。
應深化與日、歐盟關係
賴總統出訪期間,中國加強在台灣周邊的軍事活動,明顯對台灣的外交行動表達不滿。在中美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美方對台灣領導人過境的態度,或許是為避免挑起更多美中摩擦的策略性選擇。
面對川普時代的外交挑戰,台灣應採取一些策略,以確保在國際舞台上維持主動性與彈性。首先雞蛋不要全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除了依賴美國,台灣應積極拓展與其他民主國家的實質合作,例如深化與歐盟、日本的經濟和科技交流,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
在美國可能調整對台軍售政策的背景下,台灣必須加速國防產業的自主化,發展關鍵的防衛武器,並與中共展開對話,開展兩岸的民間交流(如鬆綁兩岸的觀光團、開放兩岸大學學生的互訪和求學),以確保台海的穩定和和平。
智庫研究多樣化策略
另外面對川普政府的不可預測性,政府應迅速組成包含國防、外交與經濟等領域專家的智庫,針對美國政策的可能變化進行研判,制定多樣化的應對策略,確保台灣能在國際局勢變化中繼續茁壯生存。
賴清德總統此次出訪在一定程度上維繫了台灣與南太平洋友邦的邦交關係,並提升了台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但美國接待規格的下降也敲響了台美關係進入調整期的警鐘。
在全球化與地緣政治博弈交錯的時代,台灣唯有以靈活多元的外交策略、強化自身能力,並積極尋求國際突破,方能在國際局勢中穩步前行,確保國家的安全與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