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烏瞰》只有「金融海嘯」 沒有「金龍海嘯」

李沃牆 2024/09/22 10:32 點閱 4844 次
中央銀行今天宣布升準不升息,同時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被視為史上最重房市管制政策,其中,首次將名下有房者納入管制,針對有房子、沒房貸的族群,購屋貸款列入無寬限期,意味著繼承房產族群同步納管。(中央社)
中央銀行今天宣布升準不升息,同時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被視為史上最重房市管制政策,其中,首次將名下有房者納入管制,針對有房子、沒房貸的族群,購屋貸款列入無寬限期,意味著繼承房產族群同步納管。(中央社)

房地產市場因具龐大的產業鏈特性,一旦發生大波動,往往危及整體金融穩定。央行於9月19日召開第三季理監事會議後,宣布利率維持不變,但調升新台幣活期性及定期性存款準備率各一碼,同時無預警地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央行的決策反映了對房市過熱的擔憂,特別是對不動產貸款快速增長的預警。

央行打炒房有必要

這次央行的信用管制措施相較過去嚴格,不僅將第二戶貸款成數由六成下調至五成,並擴大實施地區至全國;至於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貸款、自然人購置高價住宅、第三戶以上,以及餘屋貸款的貸款成數,均由四成降為三成。顯示央行致力於打擊非首購及非自住的投機炒房行為,並強化對建商藉由餘屋貸款進行土地套利的控制,藉此減緩不動產貸款總量的快速膨脹,實有其必要。然而,市場卻憂心地認為「金龍海嘯」來了,房市快崩盤了。

日本房市泡沫警惕

楊金龍特別提到,社會應以1990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和2007年美國次貸風暴為殷鑑。二者皆因貨幣政策過於寬鬆、資金大量流入房市和股市,加速投機炒作,最終出現泡沫,進而導致金融危機。1985年的「廣場協議」迫使日圓大幅升值,為了因應升值帶來的經濟壓力,日本政府自1986年1月起連續五次降息,將利率從5%降至2.5%。低利率吸引了大量資金湧入股市和房市,房價和股價飛速上漲。至1990年,日本六大城市的地價指數比1985年上漲了近九成。

然而,日本政府後來意識到房市過熱問題,繼而要求房地產貸款不能超過整體貸款增長速度。隨後,金融機構的房貸增速急劇下降,至1991年,商業銀行幾乎完全停止了房地產貸款。房價從1991年第一季度後開始大幅下跌,泡沫的破滅導致日本經濟陷入了長期的停滯與衰退,被稱為「失落的十年」。

勿忘次貸危機教訓

美國在2007至2008年的次貸危機同樣是房市過熱導致金融崩潰的典型案例。由於當時的低利率政策和全球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出現了極其寬鬆的信貸條件,次級抵押貸款迅速增長。這也讓美國的擁房比例為在1994年達到64%,而2004年更升至69.2%的歷史最高水準。由於次級貸款對購房需求大增,讓房價在1997年至2006年間上漲了124%,埋下日後重挫的種子。

但隨著聯準會自2004年開始進入新一輪升息循環,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逐步提升至2006年的5.25%,房價開始下跌。許多購房者無法按時償還貸款,次級抵押貸款違約潮引發了一連串的金融機構破產,最終演變成全球性的金融海嘯,造成金融市場的崩潰與經濟危機。

避免重蹈日美覆轍

根據最新統計資料,台灣不動產貸款餘額於今年8月底達到10.6944兆元台幣,創下歷史新高,且房貸餘額已連續19個月增長,年增率超過11%。單是自去年以來的房貸餘額就增加7,075億元台幣,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高達37.5%,接近2009年10月的歷史高點的37.9%,意涵房貸信用風險及泡沫危機恐一觸即發,央行的管制舉措不是沒有道理。

日本房市泡沫和美國次貸危機足為全球房地產市殷鑑,央行提高準備率和加強不動產貸款限制,讓房市過熱現象降溫,充有必要。否則,一旦發生房市違約風暴,將危及經濟,各行各業亦難以置身事外。
因而,筆者以為,次貸風暴引爆全球金融海嘯,其影響歷歷在目,央行必會權衡輕重,讓負面衝擊降至最低。媒體無需加油添醋,以「金龍海嘯」揶揄央行總裁,政府更應維護央行獨立性,不應政治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