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歲月〉人為什麼要過生日?

朱全斌 2024/09/04 19:34 點閱 3129 次
人分為兩種,過生日與不過生日,我發現這其實是存在著世代差異的。(作者提供)
人分為兩種,過生日與不過生日,我發現這其實是存在著世代差異的。(作者提供)

人分為兩種,過生日與不過生日,我發現這其實是存在著世代差異的。現在的人四十歲以下的人比較會慶生,反之,則比較沒有這個習慣。

只為長輩慶生

會形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其實跟台灣由貧窮到富裕,正好以80年代為分界點有關,在此之前出生的因為家中比較不寬裕,沒有閒錢花在「慶祝」上,而家中人口眾多,除了碰到長輩的大壽,會有所安排之外,多半是跟平常一樣過日子。
但是出生在80後的就不一樣了,一方面隨著經濟成長以及雙薪家庭增加,民眾的消費力增加了,另外因為孩子生得少了,比較受寵,加上過生日的文化西風東漸,慶生活動也就越來越普及了。

母親為孩子煮壽麵

我是四年級生,父母都是公務員,家中又有五個孩子,所以他們都不會替小孩慶生。不過,我母親還是會記得每個孩子的生日,並且在這一天,特別替他煮一碗壽麵,並說上一聲「生日快樂!」對什麼事都要講求平等的我們來說,這樣的儀式是重要的,並不是因為這碗壽麵有多美味,而是在平等之外,母親也有注意到每個小孩獨特的存在。

慶生有助於強化個人身份認同,讓人們在特定的一天感到被關注和重視,這對自我價值感有積極的影響。此外,生日也是一個反思生命的時刻,提醒人們生命的珍貴,要好好愛惜,許願就是代表著對自我的期許。不過卻有許多人對過生日感到不安,覺得人要謙卑些不應高調,也因而寧願稱這天是母親受難日,把生日的主角仍歸於母親。

生日的幸福感

我的妻子來自有過生日習慣的家庭,她自己不重視過生日,卻特別喜歡幫我慶生,因為這是她表達愛的方式。她一年要幫我慶兩次生,陽曆過了還有陰曆,多年下來,讓我習慣了受寵的感覺以及肯定自己是值得愛的,而自我的肯定對獨立人格的養成甚為關鍵。雖然如今她不在了,但曾經蒙受的幸福感卻有如豐盛的精神財富,取之不盡。

分享的機會

不喜歡過生日的人常說不想要麻煩別人,那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分享的樂趣。其實過生日不只是自己的事,它也是一個可以讓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彼此分享喜悅、增進感情和聯繫的機會。人際關係的建立有賴彼此的付出與接受,這是一個有來有往的互動過程,如果只願意單方面的付出,而不肯接受他人的餽贈,那人也會越來越孤單的。

因為慶生能夠表達感恩、分享喜悅、以及增進關係,所以我並不因妻子的離去而停止過生日,反而一年一度透過這樣的方式向她證明我仍然過得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