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心》醫學的不精準

施壽全 / 醫師 2024/06/23 10:33 點閱 1599 次
「精準醫療」,顧名思義,就是強調「個人化」檢查與治療。(網路截圖)
「精準醫療」,顧名思義,就是強調「個人化」檢查與治療。(網路截圖)

醫學無庸置疑是一門講求正確與效率的科學,但是否醫學所有的內涵,都需要達到一絲不苟、錙銖必較的程度呢?

專家們設定急性冠心症與急性腦血管栓塞,須在多久之內處置,否則預後及死亡率就會有很大差異,這些狀況的確需要分秒必爭。

精準醫療因人各異

如今很紅的「精準醫療」,顧名思義,就是強調「個人化」檢查與治療。但每個個人雖有獨特性,但一樣是人類,大家會有許多共通性,所以臨床診療上,「群體適用」,遠比「量身打造」的處置多很多。

事實上,精準或個人化的醫療,通常是針對癌症、罕見而難治的遺傳病、一些頑固且會導致逐漸失能的慢性病等等,但一般疾病並不需要、也不可能凡事都非常精準。

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症,最準確的治療當然是培養出細菌,同時進行抗生素敏感試驗,投與細菌敏感的藥物。但細菌培養需要時間,性命危殆時,可以先施打「廣效」抗生素撐個2-3天。所謂廣效,顯然就是不太精準的意思。

不同醫生、效果不同

胃酸過多可能引發食道、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可以選用的抑酸藥物很多。但臨床上,卻有藥物作用機轉相同,有人服用其中一種效果不好,但換另外一種效果就好。

有時,也有人因病看了幾位醫師,症狀都無法改善,後來又換醫師,才豁然開朗,但其實這位醫師的處方,與前幾位醫師並無差異。

有人喜歡用「磁場」來解釋,說病人與醫師磁場接近,所以診療效果好,與別的醫師磁場不同,就相看兩厭。但「磁場」是很籠統的東西,只是一種牽強的說明,與精準完全背道而馳,但醫學存在著「不精準」卻是事實。

差不多先生遺禍

民國早年,胡適先生為了匡正凡事「隨便、敷衍」的時弊,曾講了一個寓言,說有位「差不多先生」,凡事都差不多,甚至最後生病快死了,找不到人醫,說找獸醫也差不多,終於一命嗚呼。「差不多」就這樣背負了千古罪名,讓人們好一陣子,都不敢講差不多。

然而,從醫學的現象可以衍生聯想,人生有些事,的確差不多就會差很多,但也有些事,差不多就真的差不多,無法,也無需太過計較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