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恩跟你談減重》腫瘤、腎病造成假性肥胖 患者難自覺

劉伯恩 / 資深減重醫師 2024/06/19 16:18 點閱 1411 次
肥胖不僅是表面看起來如此簡單,還可能是癌症、腫瘤等其他病灶所引發的腫脹。(網路截圖)
肥胖不僅是表面看起來如此簡單,還可能是癌症、腫瘤等其他病灶所引發的腫脹。(網路截圖)

有名女性肥胖患者來求診時,腹部很大,原本以為是肥胖問題,經過詳細檢查後才發現,是有卵巢囊腫把肚子撐大。過去也曾發生肝癌患者因為腹水,或因為子宮肌瘤,都導致腹部變大,所以肥胖不僅是表面看起來如此簡單,還可能是癌症、腫瘤等其他病灶所引發的腫脹。

腫瘤引發肥胖

身體最容易胖的位置就是腹部,主要是因為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堆積,導致體重與體積一併增加。但在少數狀況中,患者可能因為是水腫、內分泌失調,甚至是腫瘤引發的「假性肥胖」,這時候就需要先找出病因,再來執行減肥計畫。

舉例來說,有些民眾的下肢肥胖其實是因腎臟功能異常,使得水分囤積於腿部,或因為甲狀腺功能低下導致身體浮腫;另外有民眾出現臉部的局部肥胖,其實肇因於靜脈回流狀況不佳,這也是心臟衰竭的前兆;有便秘的民眾以為是宿便造成身體肥胖,但經檢查後才發現,病患不僅罹患了大腸癌,還已經轉移到了肝臟。

儘管許多病患求診的主要目的都是減肥,但醫師也要檢查其他臨床症狀,像是許多病患常伴隨疲憊、氣喘如牛、臉色蒼白等症狀,其實都可能與肝臟、腎臟或心臟等器官的衰竭有關,進而影響身體的狀況。

減肥前先檢查

病患在進行減肥前,最好能做個詳細的「理學檢查」,包含抽血、器官功能檢查,看看患者有沒有糖尿病、高血壓、或腎臟、肝臟的問題。同時,許多心臟衰竭的病人,因為血液回流狀況不佳,也會有肥胖的問題,也可以透過心電圖檢查看得一清二楚。

患者最好還是能接受腹部超音波的檢查,醫師也要進行詳細的問診,才能及時發現狀況。如甲狀腺低下的患者除了水腫之外,也可能伴隨掉髮、月經不順或睡眠不佳等問題;腎臟疾病的患者可能出現吃不多、喝很多水,但卻不斷胖起來的狀況。

對症下藥才能減重

在自我檢測方面,如果民眾是因為腹水導致體態擁腫,從外觀上來看,肚皮上的靜脈會特別明顯;民眾也可用手指去彈一側的肚子,如果是脂肪的話,傳導速度就會比較慢,但如果是腹水的話,震動就會很快傳遞到另一邊的肚皮。最後,可以按壓腳踝骨內側上來兩指腹的部分,如果經過5秒才彈回來,就顯示是水腫的問題。

我一直強調說「肥胖也是病」,但更重要的是找出造成肥胖的病因,如果肥胖的原發性疾病沒有治療好,肥胖的問題恐怕也遲遲無法解決,只有對症下藥,才能真正達成減重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