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賴總統滿月成立三委員會 待民眾檢驗成效

醒報編輯部 2024/06/19 16:18 點閱 1374 次

賴清德總統上任一個月了,在記者會除了說明接下來的願景之外,還宣布要成立三大委員會。包括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三大委員會都將由賴總統自己擔任召集人,每三個月召開一次會議。在賴總統宣布的同時,行政院長卓榮泰正在議會接受覆議案的備詢,議場上砲聲隆隆。

短短一個月就要為新行政團隊打分數,未免太苛刻,許多重大施政沒有個半年,很難真的看出實績。不過要提醒行政團隊,現在行政院跟立法院關係很緊張,重大議題跟預算都未必能順利過關。在這個時刻,在成立更多委員會,等於另外再開出戰場,行政團隊等於要兵分多路,就怕顧此失彼,反而更容易讓人見縫插針。

委員會助施政

不過既然木已成舟,如果三個委員會真的能幫助施政,當然也不失為一大創舉。三大委員會很明顯是針對氣候用電、國防安全跟健保經營。這三項工作是目前最為棘手的三大難題,另設委員會尋找賢達協助,的確可以打破官僚思考。但是三大委員會一定要密切跟原來的部會合作,不要各吹各的調,以致三個和尚沒水喝。

總統既然身兼召集人,一定要對政策走向明確定位,像是當中的氣候用電,還找來了民間的童子賢加入,童子賢對於用電的規劃,一直都在倡議安全核電。但是經濟部長郭智輝才剛剛被民進黨立委王世堅痛罵,自以為是推動核電。如果童子賢加入,卻不涉及用電方式跟選擇,那這個委員到底要著重的內容是甚麼?凡此種種都要明確,不然就會落到疊床架屋的窘境。

要直面難題

另外委員會必須直面國家難題,像是健保點數的問題,幾乎變成現在醫界跟政府對立的焦點,雙方僵持不下。面對兩派意見衝突,政府卻一再說還在研議,與其無限期拖下去。不如早日召開醫療國是會議,由委員會來帶頭主辦,正好有更高的位階。健保點數問題已經變成政治問題,只能政治解決。雖然賴總統強調委員會還有追蹤癌症治療跟新藥研發的功能,但是都沒有現在醫界點數來的更急迫。

跟立院要溝通

最後是要釐清,委員會跟行政院還有立法院之間的關係。行政院現在跟立法院關係緊張,導致法案不暢、預算不過。委員會雖然位階高,但是政策落實還是必須由行政院下屬的各部會執行。如果委員會通過的議案,根本沒有跟立法院委員討論,那肯定又會在立院受到阻擋,最後因為在野黨多數又只能不了了之。委員會如果無法跟立法院全體委員溝通,那至少要跟執政黨立委說明。因為三大委員會到底要幹嘛?現在連執政黨立委都搞不清楚,少數決策不可能少數執行。希望行政院跟總統府不要以為可以跳過立法院。

在野黨給時間

三大委員會勢在必行,希望在野黨也能多給政府一點時間,或許這個委員會過去沒有創設,難免讓委員感覺陌生,但是國政優先,如果這樣能成就大事,還是可以一試。

委員會從宣布成立到開記者會,短短只有一天的時間,如果連民進黨內都還沒有共識,到底要誰來為政府辯護?期待政府施政更加細膩,讓國政更快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