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中美誰可能發動戰爭? 台灣不該站邊選隊

醒報編輯部 2024/06/17 17:16 點閱 1455 次

知名的哈佛大學國際關係專家弗格森(Nial Ferguson)今年二月時,在英國每日郵報寫了一篇分析,認為現在俄羅斯跟伊朗發動的國際衝突越來越多,很可能隨時會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時間甚至可能就在短短一年內會發生。

其實近來有這樣警告的國際專家跟學者不計其數,因為世界各地的衝突等級都在升高,不管是衝突的手段跟血腥的程度,都讓人感到不安。

各國互相利用

兩岸之間也充滿緊張。英國金融時報15日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對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表示,美國試圖刺激他攻打台灣,但他不會上當。以金融時報的地位,可以想見訊息準確一定很高。

這樣的訊息在中國內部也出現過,許多中國學者都警告,美國跟世界各地一些智庫,近年不斷在台灣問題上添油加柴。除了為自己謀取利益之外,另外若是北京若對台灣出手,美國將有制裁中國的理由。

戰爭可以改變經濟

透過戰爭改變經濟,過去也曾經發生。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美國的國力跟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不只是德國跟日本從此都成為美國經濟的附庸,同時世界發展格局,也從此都由美國來主導。

包括後來的石油美元協議,從1973年石油危機後,沙烏地阿拉伯從1974年開始,將石油出口以美元定價,並將盈餘的石油收入投資於美國國債。這給了美國在經濟發上的絕對優勢,因此戰爭成為有心人操作的經濟手段之一。

民主制度不理性

現今的世界經濟局勢十分複雜,尤其是民主國家內部,因為民族主義風行,選出的政治人物做出的決策有時也出乎常人所預料。
像是之前的英國脫歐,至今仍在英國社會內部激辯不停,另外美國前總統川普,上任後一系列施政,不但搞得美國跟盟國人仰馬翻,甚至最後還搞出包圍國會的荒唐戲碼。所以過去以為政治人物決策一定會盡力求全的觀念,早已不再。

美國是否真的要刺激中國攻打台灣,真實為何只能猜測。但是台灣的確要做好準備,並且要預設不管是盟友還是敵人,內部都有可能出現不穩定的因素,或是選出瘋狂的領導人。二戰不就是由狂人希特勒的行徑所發動的嗎?

美國近來的選舉,拜登跟川普的選情十分膠著,川普又開始在發表各種誇張的言論,像是要繼續加高來自各國貨品的關稅,只為了維持美國內部的低物價水平。川普這樣的人,其實他說甚麼做甚麼都不會讓人意外,不是嗎?

台灣要做自己的主人

台灣必須要成為自己的主人,在面對危機跟災害的時候,更需要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尤其在現在兵兇戰危的當下。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我們或許不用懷疑美國對台灣的用心,但我們要清楚了解,美國內部的政治狀態。

我們也不用以為中國對台灣會永遠友善,但也不需要把中國一面倒的劃為敵人。在一個互相依存的世界中,只有足夠的定力才不會成為骨牌效應下的犧牲者。與其忙著選邊站隊,不如更看清周遭人的狀態,以免被人賣了,還在傻傻幫人數鈔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