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學家李飛飛的視界之旅

葉匡時 / 前交通部長 2024/06/03 11:30 點閱 1559 次

這幾天黃仁勳訪問台灣,全台為之瘋狂,這讓我想起幾個月前我讀了《李飛飛的視界之旅》,原本疏懶而不想寫讀書心得,現在趁這股AI熱潮,趕快補寫一下。

這是一本兼具科普與勵志的書,對於正在求學的高中生、大學生或研究生來說,這本書尤其有價值。

本書一方面是紀錄李飛飛在十五歲時隨父母從中國大陸移民到美國後生活求學的奮鬥歷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李飛飛她從熱愛科學與文學而成為世界頂尖AI專家的探索歷程。

「以人為本」核心價值

我認為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是處處流露著作者「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所以作者在一開始就強調:「不管是在科學界或是在產業界,人工智能發展的動機非常重要,而且我相信動機必須要很明確,也就是以人類的利益為中心」,當人工智能能力愈來愈大時,其責任也愈來愈大。

作者在史丹佛大學創立「以人為本AI研究院」並擔任共同院長,應該也是在這樣的核心價值驅動下的結果。我想也是因為如此,作者過去幾年非常關注AI在醫學方面的運用以及AI可能帶來的倫理問題。

「北極星」好奇與探索

這本書另一個核心理念是一而再重複出現的「北極星」。「本書的主題其實關於好奇與探索、堅持與信念。我把這樣的追逐稱為「北極星」」。本書第六章章名就叫「北極星」,內文一部份是講述作者在加州理工學院念博士時,在探索人類視覺能力並期望讓電腦也能具有類似能力的過程,「儘管我才讀了一、兩年研究所,我相信我已在人生的地平線看到一點曙光,即使遙遠、朦朧,但足以為我照亮前路。

無論如何,我們都要使機器熟悉我們的視覺視界。我已往只要著迷於某一件事,就會一頭陷進去,無可自拔,現在我更超越這樣的痴迷。我找到了自己的北極星。」

了不起的母親

因為作者一家三口移民到美國的前十年過著非常清貧的生活,因此,作者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曾一度想到高薪的華爾街工作來改善家境,後因其母親不同意而作罷。而在加州理工學院念博士時,家裡又限於極為困頓的環境,作者當時又想放棄學位而去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工作,在書中李飛飛與她母親有一段極為精彩動人的對話,我特別將之照相附在這裡,請大家自行閱讀。(見圖)

我想換成絕大多數的父母,當自己兒女能夠拿到麥肯錫管顧之類的工作可能都會雀躍不已,李飛飛的母親卻能夠一再鼓勵李飛飛去追尋北極星,實在非常了不起。

在這段對話中,也可以呈現出「家」的意義。「這從來就不是你一個人的旅程。打從一開始,我們就是一起走的。」在愈來愈重視「個人」的現代社會,「家」的「集體」意義,愈來愈淡薄時,李飛飛母親這句話特別發人深省。

李飛飛到美國念高中時,遇到一個非常愛護她的數學老師,把李飛飛當作自己家人對待,不但在學業上、科學探索上幫助李飛飛,還在生活上、經濟上幫助李飛飛及其家人,則是另一段感人的故事。

AI增進人類能力

一個人的成功,除了個人的天分、努力、機會等要素外,是否遇到貴人相助也十分關鍵,李飛飛在成長過程中,除了有非常了不起的父母外,還不時地遇到貴人相助,這究竟是因為她的優秀本質使得貴人樂於相助,還是貴人相助而使得她更優秀?我想應該是正向循環的關係吧?

去年三月李飛飛曾訪問台灣,與龍應台有個「不尋常對話」的活動,我有幸在現場,在前一天晚上,在龍應台安排的晚宴中,我與她比鄰而坐,她非常謙和,對科學、人文、生活都充滿了熱情,我深深相信她在這本書結論所說的:「AI 該做的,永遠都該是去增強人類的能力、而不是與之競爭─這現在也成了我們實驗室奉行的基本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