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抵銷毫無價值 市場已萎縮6成

簡嘉佑 2024/06/02 13:56 點閱 1236 次
燃煤發電廠透過投資金錢保護森林,以抵銷燃煤排碳對環境造成的衝擊。(Photo on WikiCommons)
燃煤發電廠透過投資金錢保護森林,以抵銷燃煤排碳對環境造成的衝擊。(Photo on WikiCommons)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2023碳抵銷市場降至7.2億美金,較去年萎縮6成之多!「碳抵消」指的是,企業資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項目,以彌補日常的碳排放影響。然而,大多數研究指出,碳抵消計畫無助於緩解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危機,也使得企業不願投注資金於該類計畫。

碳抵消計畫沒作用

綠色和平》指出,「碳抵消」為企業支持或資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項目,以緩減碳排造成的環境衝擊,如燃煤發電廠透過投資金錢保護森林,以抵銷燃煤排碳對環境造成的衝擊。

針對碳抵消,綠色和平組織痛批,碳抵消制度等同於將大自然商品化,讓大財團或富有國家濫用開發中國家的土地與自然資源,更成為繼續汙染環境的「許可證」。

衛報》報導,研究發現,許多碳抵消機制不僅沒有發揮保護環境的作用,甚至還出現剝削貧國的問題。「生態系統市場」(Ecosystem Marketplace)非營利組織的研究也發現,碳抵消市場已萎縮61%。

全面改革迫在眉睫

然而,牛津大學專家萊扎克認為,目前碳抵銷、碳補償的市場雖然有許多問題,但民眾與專家應該正視該議題,而非放棄碳抵銷制度。他認為,全球仍需要一個氣候融資的市場,才有可能將全球升溫幅度限制於攝氏 1.5度。

牛津淨零組織研究員阿克塞爾森也說,這是一個關鍵的過渡時刻,碳市場必須按照淨零碳排的目標進行徹底改革。

綠色和平組織則指出,企業不該認為可以透過保護森林或植樹,來平衡燃燒化石燃料所帶來的衝擊,盼各國政府的目標是真正減少碳排放,而非透過碳抵銷,延遲真正有效的環保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