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移民:移住嘉義美味新人生》

醒報編輯 2024/06/02 17:16 點閱 781 次

真心喜歡住、且在此生活工作,那才是家的所在。大部分人生活的城市並非自己的家鄉,而是住在生活容易、工作方便的地方。原本是台北人的「嘉義異鄕人」,幾次工作機會,獲得了與嘉義短暫的試住接觸,沒想到這個素稱「二十四小時香氣撲鼻的好吃城市」嘉義,竟在不知不覺中緊緊扣住了她的心和胃,更讓她決定移住嘉義!

本書藉重「嘉義異鄕人」移住嘉義八年的精華,以「島內移民」的概念,不僅實際且誠懇分享她如何移住的過程點滴,提供最真摯的提案和建議,更細緻地娓娓道出留住她身心的在地美味、美好街道,以及溫暖豐富的人情滋味,讓讀者跟著她的日常腳步,一探嘉義,這個開啟她美味新人生的國度。

談起我和嘉義的相遇,其實是許多意外堆疊而成的。

父親來自彰化、母親來自台中,三十五歲前的我,大多數的時光都是在永和新店溪旁渡過。在一戶緊挨著一戶、極度密集的集合式住宅裡,隔著牆仍不免聽得見鄰居的對談、打開窗戶總看見緊密層疊的樓房,以公車或捷運站做為移動的距離單位,腦袋需要放空時就逛展覽泡電影院。

進入建設集團工作

年少時,我曾經幻想著移居他方,只要離開永和、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就好,如果還有舒服怡然的氣候和藝術文化的氛圍,那就更迷人了。於是我工作存錢貸了款到英國進修,短暫待了一年,繞了一圈還是回到原點。

重返工作崗位的我,把握著每個出差的機會、休假時塞滿了旅遊行程,在短暫來回移動間,偶爾抽離便利卻擁擠的生活環境,也不斷思考著,未來我想要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2014年我離開了台北藝術村,進入了建設集團工作,與我曾經熟悉的策展論述與藝術公關,截然不同。我參與了藝廊空間經營、出差到中國協助園區的建置。偶然的機會下,我看見舊酒廠再次招標訊息,便和公司提了議,歷經提案評審獲得最優申請權、議完約也完成簽約,卻也開始了我和嘉義的奇特緣分。

真的搬到嘉義了

說實話,在還未正式移居嘉義前,我的心態上其實是有點逃避的。畢竟家人、親朋好友、工作上認識的人脈資源,大多在台北,我只把嘉義當作一個「臨時工作出差的去處」,心裡總想著「反正待個幾天還會回台北」。直到2016年3月,我開車帶著重要家當南下,抵達租處一切落定之後,我怔怔地猛然回神:「天啊!我真的搬到嘉義了!?」

我就在這個「以為已經準備好、但其實還有些不確定」的心理狀態下,展開了我的移居工作生活。我硬著頭皮逼自己在短暫時間內,快速認識過往不熟悉的嘉義:招募工作夥伴、辦理展演活動、洽談進駐團隊、協調企業集團與公部門單位。在不斷轉換溝通的語彙間,我時常被問起:「你為什麼要搬到嘉義?」

我總是重複回答著:「我是因為工作才到嘉義。」「不不,我不是嫁來嘉義。」「我沒有家人在嘉義,我不是返鄉。」針對不同人,我在回覆無數次同樣的提問後,我突然覺得:「其實,一個台北人搬到嘉義生活,好像還蠻不一樣的!?」

我也開始發覺到:「阿里山」不再是遙遠的旅遊目的地,而是休假時可以當天來回的去處,不同的季節上山,即使是同樣的地點、都有著不同的景致;「東石布袋」不只是存在於海產攤的品質保證,更是驅車一小時即可到達的新鮮直送,過往不敢吃蚵仔的我,竟開始愛上這肥美鮮味。

書寫記錄嘉義點滴

過往求學時研讀過的台灣美術史,到了嘉義我才知道,原來陳澄波描繪的畫面,存在於書籍文獻中、更遍及於日常街景;前往慈龍寺更可看見,台展三少年之一的林玉山親手繪製的濕壁畫,而他的故居現已轉身為設計咖啡館;不只如同民間博物館的宗教宮廟,街角巷弄中仍存在著諸多的傳統工藝,與藝師直接交流後,我深刻感受到時代交替的演變、與傳承延續的不易。

我陸續在個人臉書上,隨意書寫記錄著在嘉義的生活點滴:工作探訪的店家品牌、上市場採買的新鮮食材、覓食發現的傳統小吃、休假時造訪的登山步道。

過往未曾把嘉義當作旅遊目的地的朋友們,開始來探訪旅遊,和我說著:「你在臉書分享的,我都有標註在Google Map上,這趟來嘉義就照著玩一輪!」隨著臉書分享的資料日漸增多,我不禁思索著:「不如成立一個粉絲專頁吧,和個人臉書做區隔,也把這些生活觀察紀錄保留下來。」

成立「嘉義異鄉人」

於是,「嘉義異鄉人」就這樣成立了!初期並沒有品牌規劃企圖,其實是寫給親朋好友們看的,只想讓大家知道:「嘿!我真的搬到嘉義了,我在這裡過得並不無聊!有空就來玩吧!」

經由持續不斷的書寫分享下,我默默發覺,版上除了原本就認識的朋友,留言互動裡出現越來越多的新面孔:在嘉義生活的、出生嘉義現在移住他處的、曾在嘉義讀書或工作的、因為婚姻搬到嘉義的、想來嘉義旅遊的、曾經旅遊還想回訪的⋯⋯遠遠出乎我的想像。

獨居在嘉義的我,似乎多了很多平行時空的好友,素昧平生卻又熟悉。透過社群平台我們一起聊嘉義,共同討論著:「嘉義人的日常,異鄉人的不尋常。」

移居嘉義後的改變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所有的產業經營皆受到影響,集團面臨組織調整,我也被告知要在限期內離開工作職位,離開那個我當初移居嘉義的理由。若說不錯愕是騙人的,當下我腦中閃過好幾個畫面:

「我是否真的該離開了?反正這幾年也不只一次想放棄,不是嗎?」
「我在這裡已經有自己的住所、也遷了戶口,下一步該往哪去?」
「我已經快要四十歲了,家人也都在台北,我留在這裡有什麼意義?」

面對現實生活不斷往前推移著,我趕緊收拾累積多年的物件資料,完成交接和工作夥伴與合作團隊們道別。我在重整思緒中,回想起移居嘉義後的生活改變:少了應酬多了些自己的時間、已經習慣生活在充滿陽光的舒爽氣候環境、開始了固定瑜伽與自行煮食、可以自主掌握生活的步調、困擾許久的眩暈症(梅尼爾氏症)也很少發作了⋯⋯原來,不知不覺中我的身體早已習慣、且接受了這樣的移住他鄉。

成為真正嘉義人

就在快速盤點了可能合作的資源、洽談了一些專案工作後,我在心中默默做了決定:「不如,就再賭一把吧!?」

於是,曾經那個總是想著「只是臨時工作出差」、「反正待幾天後還會回台北」的我,如今正式變成了移居嘉義多年、和同為台北人的另一半,選擇在嘉義完成了登記、也把爸媽一起往南台灣搬移,就近關心相互照應。

現在「嘉義」之於我,不只是路過且經過的區域,也不再只是阿里山和雞肉飯,更是邁向中年、嘗試平衡生活與生存的實踐地。而老天還要給我這個正牌的「嘉義新住民」什麼「意外」的功課呢?就讓我持續探索並順著走下去吧!(宇欽/輯)

《島內移民:移住嘉義美味新人生》
作者:嘉義異鄉人(孫育晴)
出版社:大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