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蹲」現象加劇 勞動短缺再惡化

簡嘉佑 2024/05/26 13:03 點閱 1105 次
在港、日、韓有超過150萬名家裡蹲不出門工作民眾,恐導致勞動力再度短缺。(示意圖。網路截圖)
在港、日、韓有超過150萬名家裡蹲不出門工作民眾,恐導致勞動力再度短缺。(示意圖。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家裡蹲」(hikikomori)指的是那些待在家裡不上班、不上學、不社交且長達半年以上的民眾,據估計港、日、韓有超過150萬人過著家裡蹲的生活。學者認為,這些國家也面臨高齡化、少子化等狀況,民眾蟄伏於家中,恐怕導致勞動力更加短缺。

150萬名家裡蹲

CNN》報導,「我整天待在床上,整日無法出門,老實說,我不知道我想要什麼,我覺得我已經放棄了」,19歲香港青年查理並非亞洲唯一的「家裡蹲」。全世界有愈來愈多青年選擇待在家中,不與社會往來,時間甚至長達數月到數年。

TheConversation》報導,「家裡蹲」的現象最早出現於日本,指的是那些超過半年不接觸社會、不上學、不上班,不與外人交往,生活自我封閉的民眾,過去幾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各國也都實施封控措施,導致各地都出現愈來愈多拒絕與外界接觸的青年。

據估計,在香港、日本與南韓有超過150萬名「家裡蹲」,但這些亞洲國家都面臨到高齡化、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政府都盼能將這些民眾重新引入勞動市場,更希望他們能夠結婚生子,進一步緩減少子化的狀況。

家人應有情緒支持

香港大學副教授保羅估計,香港的家裡蹲大多集中於國中與高中,因為香港的父母相當關注孩子的學業表現,許多孩童唯一的活動就是讀書而已,一旦孩子排斥學業,父母就會用情緒勒索或體罰等方式要求孩子,結果反而讓學童更不願意上學。

明治學院大學副教授關水徹平表示,相較於香港,日本「家裡蹲」不僅限於青少年,年齡層更加廣泛,甚至有許多80多歲的高齡父母不得不撫養50多歲孩子的狀況。他認為,家人的態度至關重要,如果能夠提供足夠的心理支持,那麼家裡蹲的民眾就比較願意融入社會。

日本一位「家裡蹲」山川表示,他一開始是將自己鎖在房間,沒有動力做任何事情,大多數時間都在睡覺,後續在網路影片中找到興趣,也開始進行植栽,也慢慢有了出面接觸人群的勇氣,及漸漸恢復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