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研隨筆》正視美中貿易爭端的升溫效應

戴肇洋 2024/05/19 13:55 點閱 941 次
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在既有對陸《301關稅》基礎上,針對包括新能源汽車、鋰電池與太陽能電池在內共計七項產品,從今年開始至2026年分別提高或加徵關稅,以抑制不公平的貿易行為。(網路截圖)
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在既有對陸《301關稅》基礎上,針對包括新能源汽車、鋰電池與太陽能電池在內共計七項產品,從今年開始至2026年分別提高或加徵關稅,以抑制不公平的貿易行為。(網路截圖)

在國內社會將核心聚焦於「520」新政府接班的前夕,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在既有對陸《301關稅》基礎上,針對包括新能源汽車、鋰電池與太陽能電池在內共計七項產品,從今年開始至2026年分別提高或加徵關稅,以抑制不公平的貿易行為。

中透過補貼扶植企業

白宮指出,中國大陸採取強制技術轉移和竊取智慧財產,藉此掌控全球超過70%以上生產,這些是美國的技術、基礎設施、能源和醫療保健所需要的關鍵投入。再者,中國大陸並未按照市場作法,將生產過剩的產品採取低價傾銷全球市場,已經對美國的經濟安全造成風險。

回顧2021年拜登上任之後,除了持續實施前任總統川普時期對中國大陸的關稅措施之外,將大陸企業及相關機構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的數量,迄今超過川普時期。再者,在高端技術上,不但加深對中國的管制程度,而且要求盟邦跟進、他國企業附和,較之川普時期更是密不透風。

儘管美方同時聲明,此次對中方提高或加徵關稅之目的旨在:促進中方「消除技術轉移、智慧財產和創新等方面不公平貿易行為」;然而全球市場更加擔憂的是,美方大張旗鼓透過關稅措施,導致中美貿易爭端復燃升溫,未來恐對各國甫朝向復甦的經濟,造成更嚴重之衝擊。

兩個經濟集團

其實,自從中國大陸超過日本經濟體、全球僅次美國經濟體之後,來自美歐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攻擊並未停歇,而且不斷替換名詞。例如川普時期指責中美貿易存在「不公平」,接著去年是甚囂塵上的「去風險」。至於今年從「中國經濟登頂」至美歐所高唱的「產能過剩」,在無形中讓全球的經濟逐漸淪為「零碎」,呈現兩個不同集團。

這些以「美」、「中」為首經濟集團的分歧現象,誠如國際貨幣基金(IMF)不斷警訊,正在衝擊全球貿易合作,進而波及各國經濟成長。

尤其突如其來新冠疫情,加上俄烏戰爭對全球貿易之干擾,使得許多國家以擔憂經濟成長與國家安全為理由,被迫在美中兩國中選擇與誰進行貿易和投資。

憂貿易保護復燃

無庸置疑,全球市場短期仍然難以撼動中國大陸產品價格競爭優勢。由於今年適逢美國總統大選,若要降低中國大陸將產能過剩的產品增加出口,導致對美國相關產業的生存造成衝擊,在選舉因素考量下,拜登政府不太可能停止對中國大陸貿易制裁,甚至超過川普時期,如此勢必使得中國大陸在不甘示弱下,被迫進行若干反擊動作。

很顯然地,在美中兩國貿易對抗不斷升溫陰霾下,未來恐讓各國提高「逆自由化」貿易措施,最後導致全球朝向貿易保護主義。IMF甚至預估,如果中美兩國貿易分歧無法消弭,極有可能讓各國經濟造成的損失,將會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7%。這些風險對台灣經濟的影響不容小覷,必須未雨綢繆審慎加以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