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賴清德的善意 行政立法需先齊步

醒報編輯部 2024/05/06 15:26 點閱 1602 次
國民黨團總召傅崑萁、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更是被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從頭罵到尾,這樣的氛圍,朝野能夠怎麼樣合作?賴清德身為民進黨主席,應該要思考怎麼跟民進黨團溝通?(中央社)
國民黨團總召傅崑萁、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更是被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從頭罵到尾,這樣的氛圍,朝野能夠怎麼樣合作?賴清德身為民進黨主席,應該要思考怎麼跟民進黨團溝通?(中央社)

準總統賴清德近來發表談話的次數越來越多,這當然是好事,畢竟已將上任,新總統有需要盡快讓全民了解他的意志跟方向。
從賴清德的談話中,會不斷感覺到,賴清德要求閣員要苦民所苦,同時也要盡可能地尋找與在野黨有共識的法案,他甚至強調,如果沒有共識的,或者是爭議過大的,可以先暫時不要推動。
這也說明了賴清德的高度,但是台灣畢竟是三權分立的體制,如果行政願意釋出善意,立法院卻背道而行,賴清德的美意也無力可回天。

善意需要行政立法配合

立法院從大選過後,就一直是煙硝聲不斷。主要是國民黨跟民眾黨合作,取得優勢人數之後,讓民進黨的法案提案多次鎩羽而歸。民進黨立委的反應是繼續跟國民黨提高衝突,尤其是黨團幹部更是幾乎整天都在跟在野黨對罵。
其中,國民黨團總召傅崑萁、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更是被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從頭罵到尾,這樣的氛圍,朝野能夠怎麼樣合作?賴清德身為民進黨主席,應該要思考怎麼跟他的民進黨團溝通?

內閣未來的人事、政策與預算,都要經過立法院同意。民進黨如果不肯正視自己人數弱勢的事實、持續衝撞,那樣除了增高個別立委的聲量之外,對整體施政毫無助益。
面對在野黨多數,執政黨本來應該分而治之,但是不斷對嗆的結果,卻適得其反讓在野黨更加團結。尤其接下來2026還有縣市長大戰,對於有心參選的立委,可能會以製造衝突來累積聲量。反而更讓黨中央難以控制個別立委,對整體施政也沒有幫助。

不要讓衝突變舞台

當務之急,民進黨還是要正視立法院的結構現狀,對自己要推動的法案政策進行分類。執政黨當中本來就常設有立院黨團跟行政院以及中央黨部的聯席會議,先區分出個別法案的輕重緩急。然後一定要找出個性跟策略上能夠跟在野黨溝通的黨團幹部。
這就如同談判的時候,一定會需要黑白臉搭配,往往在這樣軟硬兼施的情況下,能夠突破對方達成自己的目的。對於在野黨來說,衝突越多越有利,但是對於執政黨來說正好相反,國會衝突越多,只會讓外界觀感認為政府不懂得溝通。

另外,賴清德需要親自對立院黨團表態,民進黨本來就是一個以衝撞起家的政黨,現在民進黨幾位出名的立委,在吵架推擠上都讓人印象深刻。如果不明確規範黨團,繼續按照過去習慣的套路,面對現在越來越強悍的在野黨,是討不到便宜的。尤其幾位在野黨的戰將立委,像是黃國昌、徐巧芯,都只會激起更大的衝突。

在野退一步

對於在野黨,執政黨也應該主動釋出善意。立法院再多人,最後也是要行政院執行買單。過多的衝突只會讓衝突癱瘓立院,更會讓政院敷衍行事,在野黨雖然多數也不過是微弱多數。要認知到民眾的民意依然分歧,並不是在野黨就能夠完全代表民意。

若在野兩邊各退一步,各自黨團自我克制,領導人坦承溝通。台灣夠大,足夠三個政黨各自表現,也或許我們政治人物真正缺少的,是胸襟跟度量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