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什麼?是欣賞異國風景,是享用道地美食,是購買特色商品,是體驗當地生活,是感受地方文化,還是增廣見聞,亦或消磨時間。這是個複選題,而且沒有標準答案。
當個觀察家,靜靜的看著各國不同的自然及人文景致,默默的以局外人的身分關注當地人的生活與文化;當個體驗家,品味在地的飲食、文化,融入當地人的生活,直接進入不同的國度,感受異國風情。
當個探險家,探索不同的經驗,發掘當地人可能已經習以為常或根本不一定知道,但卻值得深入探討及了解的特色或歷史文化,當然也可以同時是觀察家、體驗家與探險家,用不同角度看看不一樣的國度。
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喜好,決定屬於自己的旅遊體驗,那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放開心胸來感受這個世界。
歐洲人有渡假的習慣,夏天到海邊、湖畔、山上,冬天則會安排滑雪假期,或到熱帶島嶼、相對溫暖的地中海濱渡假享受陽光,還有很多歐洲人會在小島、海濱、湖畔或山上購買渡假別墅,作為家族親友渡假的地方。
出門渡假一方面是紓解工作壓力及增進家人間感情,同時也告訴大家他們重視生活品質,懂得享受生活,並不是只有工作;但另一方面的意義是在向親朋好友及同事們宣告「我們家今年過得很好」、「我們家今年生活有餘裕」。
那如果真的經濟不寬裕,沒錢去渡假,那該怎麼辦,這時也會裝一下,請個長假待在家裡,假裝出遠門渡假。
渡假是貴族的專利
在以往的年代裡,渡假是貴族及富裕人家的專利,歐洲各國王室都有夏宮、冬宮、狩獵宮殿等等,不同季節會住到不同類型的宮殿,貴族們也會跟著在王室宮殿附近置產。
在那時代,富裕家庭多數是貴族,他們在各地都有房地產,會依季節選擇適當的地方度過炎炎夏天或寒冷冬季;夏日避暑、冬日避寒,白天男士狩獵、女士喝茶聚會,夜裡辦宴會等,都成為貴族們的休閒活動,說起來在承平時期,休閒幾乎是多數貴族主要生活重心,慢慢的到郊區踏青也是渡假活動之一。
但這時還沒什麼人爬山,這活動並不適合當時的貴族,因為那時山區還是很危險的,只有探險家及山區居民會進入,直到19 世紀,阿爾卑斯山開始興起滑雪渡假,也差不多同時,海濱渡假也漸漸成為休閒活動的主流之一。
羅馬時期流傳至今的溫泉浴,到今天,仍然是歐洲人重要的養生渡假活動或療養方式!大家沒有看錯,歐洲人也愛泡溫泉或喝溫泉,德國巴登巴登Baden-Baden、瑞士洛伊克巴德Leukerbad、捷克卡羅維瓦利KarlovyVary、匈牙利布達佩斯Budapest等地都是著名的溫泉勝地。
渡假成歐洲人生活
19 世紀後,渡假已經不是貴族階級的專利,隨著中產階級人數增加,生活逐漸寬裕,也開始有經濟能力從事休閒活動,就跟貴族們一樣,開始享受渡假;附帶一說,觀光業也從此發展,加上鐵路運輸的發展,以及登山纜車系統的建立,不需要有私家馬車,也可以很容易抵達山區、海濱、溫泉等地區渡假。
進入現代後,越來越多的庶民家庭也開始有能力渡假了,渡假成為歐洲人生活的一部分,也藉此告訴大家我過得還不錯,甚至演變到後來,努力工作的目的轉化成為了渡假、為了能有機會與家人親友享受假期!
渡假曬得黑黑的
當然富裕家庭會在海濱、湖畔、山區、溫泉區或海外等自家渡假別墅中享受假期,一般家庭則會租下1至2週,甚至1個月的國內外各類型渡假中心、私人渡假會館等,享受各種類型的休閒活動!
歐洲的企業也習慣員工每年請1至2次的長假渡假;多數歐洲地區能享受陽光的時間並不長,所以人們喜歡陽光,也不怕曬黑,在海邊、湖畔或雪地都會曬黑,沒有錯,雪地也會曬黑,因為白雪直接反射陽光,很容易曬傷的。總之,曬得黑黑的成為渡假的代名詞,也是渡假時節社會地位的象徵!
並不是每個人經濟條件都那麼充裕,雖然可以因預算考量,選擇不同的地區或方式渡假,這代表他們至少過得還可以,但如果真的手頭比較緊時怎麼辦?
歐洲人也愛面子
其實,許多歐洲人也跟我們一樣,非常在乎面子,猜猜他們會怎麼做?當地朋友說,他們為了怕讓別人說「愛工作」或「過得不好」,記得,在歐洲「愛工作、愛賺錢」,可不是稱讚的話,反而是一種負面評價。
他們會向公司請2 週的假,也先偷偷在冰箱存滿2週的食物,並告訴同事、朋友、鄰居要去海外渡假,但實際上躲在家裡,但如果擔心沒曬黑會被發現,就會在家裡用燈泡助曬,或者利用大家都去上班的時間,到陽台、頂樓、日曬中心做日光浴,把自己曬得黑黑的,假期時間結束後,開心的告訴大家已經悠閒地享受了假期。
從另一個角度說,還真的是渡完假,只不過是個全程都在家裡渡過的假期而已,這可是相當有趣的真實情況!
自助旅行彈性大?
想到巴黎左岸享用浪漫下午茶,想到北歐追尋帶來幸福的極光,想到瑞士欣賞金色馬特洪峰日出美景,想到西班牙巴塞隆納親眼見到建築大師高第的作品,想到義大利威尼斯感受水都風情,想到匈牙利布達佩斯泡個溫泉。
在網路上可以找到不少答案,大致上都這麼說,跟旅行團方便,自助旅行自主彈性高,確實跟團旅行最方便,只要選擇自己喜歡的行程報名付款,一切都有旅行社專業的安排。
出國時也有領隊隨團服務,挑到適合自己的行程,也可以有開心、符合期待的旅程。而自助旅行彈性真的大、自主性的高嗎?
這就真的挺難說的,交通、語言、距離、體力等都是要考慮的因素,當然規劃行程時彈性及自主性很大,但確定行程後,同樣有所限制,不一定如大家所想的;比較容易安排理想中的旅程,實際上跟走到哪裡玩到哪裡並不一樣,得自己認真做功課好好規劃,才能玩的盡興。
取決行程的安排
依據小易的經驗,簡單來說,想探索交通不便不容易抵達的地區,像是北歐的北角、挪威的大西洋海濱公路、北馬其頓的奧赫里德湖等,或是想在短短假期內去很多景點的,愛聽專業導覽介紹的,不喜歡自己做功課預定行程的,對自助旅行有畏懼的,這些朋友都適合參加旅行團。
其他像是愛自己決定想要的行程、不介意沒有行程的,喜歡冒險嘗鮮的,挺適合自助旅行,當然有一群同好一起出遊,還有另一個選擇,就是自己規劃,委託旅行社安排客製化包團行程。
歐洲國家多、語言種類多、腹地範圍大,一般旅行社多安排2週左右行程為主,安排單國或多國行程,也會在這期間內走訪區域內主要景點;住宿、餐廳、交通都有專人預訂安排,同樣的行程、食宿等級如果自己走,通常得花更多時間、更多費用。
當然因為是跟團,也不用擔心語言、路不熟等問題,只須要選擇最喜歡的行程,也適合不愛自己預訂、不想自己走的朋友們,但跟團畢竟是跟團,享受團體行的便利,自由的時間就會比較少,那該挑什麼樣的行程才適合自己,另外再分享。
自助交通先查好
那自助呢?歐洲鐵路、公路、航空發達,願意花時間安排行程,可以突破語言障礙順利溝通、認路的朋友,也可自己設計出喜歡的行程,依據預算選擇住宿餐飲等,不會受到團體套裝行程約束。
但還是有限制,例如航班、車次、住宿需要預訂,自己開車也需要認路及體力等,預訂後也必須按時Check in,以免沒車搭、地方住;實際上並沒想像那麼自由,當然可以安排輕鬆一點的行程,或在喜歡的地方多待幾天。
剛剛說到幾個要考慮的重點,溝通、住宿、餐飲、交通;溝通部分,歐洲各有不同語言,還好有現在翻譯軟體可以幫忙,基本上還可以克服,只是得花點時間查詢翻譯。
住宿餐飲,該預訂的先預訂,事先注意餐廳休息時間就好,例如週日許多店家、餐廳是不營業的,自助最難處理的是交通這段,可以自駕的問題不大,只是停車費不低,且許多老城區會限制車輛進入。
搭大眾運輸,就需要多考慮該怎麼安排、轉乘等,還有遇到延誤、取消,這些真的挺常發生的,也得想好應對方式,當然能夠處理得很好的朋友們,挺適合自助的。
14天遊歐剛剛好
依個人經驗,旅行歐洲每次14 天左右天數剛好,天數太多會出現疲憊感,跟旅伴的甜蜜期容易過,衣服不好準備,也得找地方洗衣服。
這樣的天數,跟團就幾乎可以在短時間內走訪當地所有景點,但如果是自助,這天數能去的地方不多。雖然參加旅行團也會因天候、罷工等遇到延誤等風險,但總是有專人會處理這些事,只要跟著安排就好。
相對來說,參加旅行團最簡單,倒是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跟著團體旅行,比較有自己步調的就不合適跟團,跟團的朋友也同樣害怕遇到步調比較不一樣的團員,行程容易被影響;團體人數不少,畢竟參加團體就得犧牲一點自己,行程較能開心順利,不計較能跟著開心旅遊、愛交朋友的最適合跟團。(宇欽/輯)
《寫在歐洲行起飛前:36個旅途中的生活文化與行程規劃答疑》
作者:易堅立
出版社:白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