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心》 壓力需要出口

施壽全 / 醫師 2024/03/25 10:51 點閱 2145 次
醫師聽病人講訴症狀,也是治療的一部分。(網路截圖)
醫師聽病人講訴症狀,也是治療的一部分。(網路截圖)

「壓力」與人們疾病的發生有密切的關連性。壓力會影響自律神經、外分泌與內分泌的運作,造成非隨意肌縮放失衡及新陳代謝失調,引起標的器官出現有感或無感的病症。

一般來說,壓力如同電流,有進口就有出口,每個人器官系統的感受性不一,器官成為壓力的出口,不同人有不同表現,所以有人會失眠,有人心悸,有人呼吸急促,有人血壓升高,有人則胃痛等等。

老太太的壓力出口

老太太八十五歲了,原先是胃潰瘍,治療後好轉,但她還有其他慢性病,就也一起看了,所以就診已超過了三十年。

老太太原本有兩個兒子,有時會輪流陪著母親來看病,不幸的是,兩位(一位已婚,一位似是未婚)卻都因故先過世了,老太太只好自行前來就診。然後,有一段時間起,老太太每回就診就數落媳婦的不是,會舉例一些相處的細節,如何不愉快等等。

「家暴」是眾人相當重視的事,醫療人員也有「通報」的責任,但聽起來似乎沒那麼嚴重,就可能只是言詞與態度問題,婆媳之間,千古難念無解的經。
老太太要求把連續處方改成兩個月(原本可以三個月),連處兩個月不會增加部分負擔,但可以早些看到醫師,我也同意了。

老太太其實也算相當節制,知道病人多,所以她並不會占太多時間,每回很快把「家庭進度」報告完畢後就致謝走了,我也都保持耐性聽完,請她「看開些,多保重」等等。幾次之後,我逐漸了解,醫師,已成了病人壓力的出口了。

宣洩是一種治療

醫師聽病人講訴症狀,是天經地義的事,但若說些別的、較間接的事,則屬灰色地帶,只是這些別的事,可能也與疾病有關,不能說醫師就不需要關注。所以,雖然實際幫不了忙,但能讓病人壓力有個宣洩的出口,也是治療的一部分吧。

近幾個月,老太太笑容多了起來,因為有個孫子讀大學,原本與祖母關係還不錯,長大了,更懂得也更常來關心獨居的祖母。壓力有出口是好事,但能從源頭阻止或減緩壓力產生,當然更好啊。

壓力需要出口,不由得想起電影「侏儸紀公園」的名言,生命會自行找尋出路(Life will find its way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