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2024大選落幕,投票結果民進黨失去國會多數,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陳方隅18日於記者會指出,民進黨失勢的主要原因就是民怨,所以執政後應更積極提出社會、經濟政策。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則建議,政府應強化薪資協商、推動「共有產權住宅」、「制定微型企業發展條款」等政策。
民意拒絕親中路線
陳方隅說,本次賴清德當選的結果已傳達出清楚的訊息:台灣人民選擇延續蔡政府的外交國防兩岸政策,拒絕親中路線。然而,民進黨失去國會多數,意味著人民對過去這段時間以來政府的表現,確實有許多不滿意之處,尤其是「低薪」、「高房價」、「社會安全保障不足」與「微型企業疫後經濟復甦困境」等四大民怨。
他說,根據分析,這次總統大選當中,民進黨與國民黨都只有催出基本盤的選票,總統票與政黨票高度重疊,絕大多數的「中間選民」都把票投給了柯文哲。陳方隅指出,但柯文哲對於前述政府施政的長期內政沉痾,也沒有提出明確有效的政策解方,呼籲民進黨政府應該在社會、經濟政策上積極面對民怨。
針對四大民怨問題,賴中強呼籲,政府應推動「強化薪資協商,擺脫青年低薪困境」;推動「共有產權住宅」讓青年與首購族可以市價六五折購得住宅;落實「國民老年生活保障每月至少八千元,不足者一律補足」與「制定微型企業發展條例,振興小民經濟」。
改革選制助小黨
此次選舉也出現國會「三黨不過半」的狀況,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陳俊宏指出,人民選擇讓民進黨失去國會多數的目的,意在制衡行政權。但卻發現國民黨當選的區域立委與不分區立委均有高比例的地方派系家族勢力代表,擔憂派系家族可進行預算審查等杯葛手段,甚至還出現廢除《婚姻平權法案》、《不當黨產處理條例》等呼聲。
賴中強建議,推動地方議會選制改革,設置政黨比例代表,讓理念型的小黨有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他指出,社會應全面檢討選制,讓大黨與小黨在競爭同時,又能保持合作,例如:正副縣市首長聯名參選且允許不同政黨共同推薦、大小政黨共同提名單一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