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施政,除了要把餅做大,也要讓每個人民有足夠的餅吃。然而,讓貧富差距擴大及痛苦指數升高,就該謙虛檢討改進。莫再說三道四,什麼經濟好的不得了,今年出口創史上第三高、股市翻倍,甚至贏港股云云,平均每位股民賺百萬,民眾根本對此無感。
主計處所公布的2022年家庭每戶所得差距為6.15倍,創2012年以來最高差距。尤有進者,近幾年物價節節上升,吃掉薪資成長,導致痛苦指數跟著飆高。
貧富差距擴大其來有自
人有「聖賢才智平庸愚劣」之分,即使在標榜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國家也是難以跳脫不平等及貧富不均現急,更何況是資本主義發達的民主國家。左派的共產主義的精神領袖馬克思(Karl Marx),在其代表著《資本論》中替勞工發聲、斥責資本家的剝削。他指出,資本家剥削過程必然不斷加重,資本投入不斷密集化後,工人需求減少,其利潤率必然下降。
法國著名經濟學家湯瑪斯‧皮凱提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被英國《金融時報》選為2014年最佳財經書。他從稅收與遺產紀錄著手,蒐集整理橫跨20多個國家、長達200多年的數據資料,說從歷史證據來看,資本報酬率通常大於整體的經濟成長率。也就是說,有錢人財富增生累積的速度(資本利得)大於一般人工作收入增加(薪資依經濟成長率)速度,因此富者將愈來愈富,占社會大部分的所得與財富份額。這是資本主義的矛盾與必然走向,台灣也無法例外。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顯示,台灣2012年的經濟成長率僅2.22%,但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重為45.8%;然而,2021年的經濟成長率高達6.53%,但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重卻降至43%,不僅是10年新低,也是1980年代以來最低。
意謂資本家投入越來越多的資本支出,進而分走了更多盈餘。經濟果實分配不均,紅利集中少數人,貧富差距擴大實難辭其咎。
痛苦指數居高不下
台灣地區2022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95%,為2008年以來新高紀錄,去年則仍高達2.5%,2年共累積4.45%。尤其,食物類漲勢最為驚人,直讓民眾吃不消。另甫發布的2023年1至11個月的名目經常性薪資及總薪資雖呈年增,但剔除物價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反而年減0.02%,為2021年以來連續3年負成長,實質總薪資年減0.97%,則是近7年首度負成長,心中不免「薪酸」。
痛苦指數(失業率及CPI加總)係反映出一般人民現實生活的客觀指標,台灣在2020年5月的痛苦指數僅2.86。不過,隨物價不斷上漲,在2022年竟達到7.33高峰,雖然之後有稍降,去年11月還是維持在6.24,低於美國的同期的6.82,但卻高於日本的5.3,民眾生活壓力愈來愈大。
政府應提高稅制誘因
現代資本主義理論上是讓所有人民的財富增加,但必須透過嚴監管,避免官商勾結及內部交易,盡量做到公平。皮凱提認為資本主義所造成的貧富差距等矛盾,只有透過政治經濟的修正才能化解,因而主張向富人課較高的累進稅率(富人稅),但富人往往善於避稅而窒礙難行。
筆者以為,政府應提高稅制誘因(如減稅),讓資本家願意釋出更多盈餘給勞工,進而改善貧富差距及降低生活上的痛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