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企業轉型 學者:著重解決問題

簡嘉佑 2023/12/20 17:31 點閱 11030 次
示意圖。勤益科大校長陳文淵認為,那些無標準答案或無須百分之百精準的問題,AI都能駕輕就熟。(Photo on WikiCommons)
示意圖。勤益科大校長陳文淵認為,那些無標準答案或無須百分之百精準的問題,AI都能駕輕就熟。(Photo on WikiCommons)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科技發展要看的不是技術,而要了解真正的問題所在!」廣達技術長張嘉淵20日於於產學高教年會論壇舉例說,如能讓缺乏資通訊背景的醫護人員直接將問診的資料做成AI模型,即可促進精準醫療的發展。勤益科大校長陳文淵則分享,目前大學正透過專業教師加AI教師「雙師共課」的方式,培養更多人才。

企業轉型要轉心態

張嘉淵表示,企業的轉型涉及很多面向,不僅是技術,更是心態的問題,因為大多數傳統企業都有技術的優勢,要轉型難免會碰上瓶頸,但如果沒有成功轉型,恐怕就會面臨遭淘汰的命運,所以筆電企業要思考的不是「筆記型電腦要怎麼做比較好」,而是「要去想像沒有筆電的世界」。

「企業不斷重新學習,才是在典範轉移中存活下來的關鍵,這其中就牽涉的新的教育,如此才能抓到新的機會,」張嘉淵指出,但有時候關鍵不是技術,而是找問題,像是物理學家霍金的椅子就包含了許多科技技術,如追蹤眼球、合成語音或智能輸入等技術,就是為了呼應問題與需求。

他強調,「昨日是科幻、今日是科學、明日變技術,明天過後就成了生活。」如未來健康照護需要更精準、更有預防性,就牽涉到數據分析、雲端計算與資訊傳輸等技術。張嘉淵分享,先前也已推出「do AI yourself」,讓非資通訊專業背景醫護人員,不需程式編碼,就可以將問診的醫療數據建置成AI模型。

雙師共課培養人才

「產業體質要躍升,關鍵在於人才培育,」陳文淵說,所以AI也應進入教育現場,但目前困境存在於「師資」、「教材設備」與「夥伴認知」。他強調,像是夥伴認知的部份,因為個人進步可以很快,但越大的團體進步越慢,需要整合與說服的工作。

他說,目前學校正推動「整合應用型的課程加上AI」,加上專業教師加上AI教師的「雙師共課」,一同開發課程、研發教材。陳文淵透露,目前也向教育部申請新系設立人工智慧應用工程系,培養專業的應用人才,並非研究人工智慧的演法法等原理,聚焦於AI於產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