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研隨筆》正視選後大陸對我經濟報復

戴肇洋 2023/12/14 16:39 點閱 2415 次

今年10月上旬,中國大陸公布延長對我貿易壁壘調查期間。不過,國內各界普遍認為,大陸在觀察我方總統大選後,除了持續採取政治或軍事對我威脅之外,將會擴大壓力或提高利誘對我逼迫;其中包括依據「貿易壁壘障礙調查」結果,以台灣違反國際規則為理由對我實施報復,甚至藉此終止兩岸ECFA。

我方高度依賴大陸市場

依據兩岸貿易相關資料統計顯示,目前我方對大陸出口的產品,其中不少屬於中間原材料或半成品,而且市場占比不低。再者,過去以來大陸較少透過禁止中間原材料或半成品進口作為制裁;畢竟,我方這些產品出口對岸,除了供應陸資企業之外,包括供應台商在內許多跨國企業,如果大陸採取禁止進口,反而對其頗為低迷的製造景氣造成負面影響。

儘管政府相關單位表示無意隨著對岸起舞,同時主張兩岸應該透過WTO平台針對「貿易壁壘障礙」進行諮商;然而我們認為,面對此一機率頗高情境,加上部分產品可以找到替代來源,以及對岸堅持「一個中國」政治前提之下,未必理會我方倡議,甚至藉此對我實施制裁,以創造最大的政治效應。

台灣單方享受早收清單利益

至於大陸是否終止兩岸ECFA方面,隨著總統大選來臨,讓因「太陽花反服務貿易協議」杯葛而塵封9年、影響兩岸產業最重要的協議之未來,包括兩岸ECFA早收清單對我出口對岸,每年單方享受減免8~10億美元不等關稅利益,再度引發台灣朝野政黨針鋒相對,雙方戰火頗為熾熱。

若以「疫後」大陸經濟復甦遲緩,加上房地產業暴雷頻傳狀況來說,如果明年我方總統大選結果不遂其意,但是在北京當局擴大開放政策、積極營造穩定經商環境,避免造成反台商、反外資負面觀感下,雖不致採取「全面」終止兩岸ECFA,但卻又不能排除其針對早收清單屬於我方受惠「部分」品項,以安全檢驗、市場傾銷為理由,透過限制進口或課徵反傾銷稅進行制裁。

無庸置疑,面對大陸經濟崛起,加上近年其產業加速轉型,以及透過增加進口,致力從世界工廠升級為世界市場之下,頗讓各國難以忽略其後續效應。這些現象,從今年G7聲明至歐盟峰會共識,西方大國在對中經濟戰略上似乎開始有所變化,由過去主張的「圍堵」、「對抗」,調整為未來強調的「去風險」、「不脫鉤」思維,可以發現其端倪。

經濟報復衝擊不容小覷

很顯然地,隨著大陸經濟體快速成長,以及與美國經濟體之分庭抗禮,其未來對全球經濟板塊的排列,或是對產業供應之重組,將會造成頗深遠的影響。在此同時,地理位置於亞太區域經濟的台灣,受到國內市場狹小限制,不易創新經濟成長模式,更難擺脫大陸經濟磁吸循環,一旦遭到對岸對我實施經濟報復,其衝擊不容小覷。

因此,我方除了必須以大陸可能採取片面手段報復為假想,未雨綢繆提早進行推演及因應對策研擬之外,於明年總統大選後,需要想方設法改善已僵局超過七年的兩岸關係,同時透過「地緣關係」戰略思維,借力使力讓其轉型為經濟升級或產業轉型機會,進而從中再度創造台灣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