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加入國際經貿組織是當務之急

醒報編輯部 2023/11/30 14:04 點閱 2482 次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2010年6月29日簽署,並於2010年9月12日生效。圖為2010年6月29日時任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前左)與時任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前右)完成ECFA簽署儀式。(中央社)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2010年6月29日簽署,並於2010年9月12日生效。圖為2010年6月29日時任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前左)與時任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前右)完成ECFA簽署儀式。(中央社)

台灣經貿形勢嚴峻,近10年已無簽訂任何一個關稅減讓協議,中國大陸公告將在明(2024)年元月12日完成貿易壁壘調查,影響近205億美元的外貿金額,如不能妥善處理,勢將嚴重影響未來經濟發展,政府應積極爭取加入國際經貿組織,降低衝擊。

經貿戰略不明的危機

自從2013年台星簽署自貿協定之後,迄今政府未能爭取簽訂任何一個關稅減讓協議。2021年美國宣布印太經濟架構(IPEF),與中國大陸主導的一帶一路相抗衡,令人不解是最密切的友邦台灣,卻無緣加入,美國企圖以「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彌補台灣的損失,又不談關稅減讓,未來經貿環境險惡,可想而知。

「兩岸經合架構協議」(ECFA)於2010年6月簽訂後,服務貿易、貨品貿易、投資保障、爭端解決協議相繼簽訂,其中投保協議已生效,服貿談妥卻未執行,時隔10年,諸多條文是否合乎雙方需要,有待檢討,可惜的是ECFA和服貿,都因民粹當道,已被污名化,未來何去何從,無人能知。經貿戰略不明,將是最大危機。

應洽簽貿易協議

ECFA有多重意義,首先是每年佔台灣出口大陸貨品金額達16.9%,其次是10年來適用台灣對大陸出口總計已達8165億美元,而且為台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預留協商空間。ECFA是世貿組織(WTO)體制下的自由貿易協定。2010年ECFA簽訂後,台灣又順利與紐西蘭、新加坡簽署「經濟合作協定」,有助台灣擴展經貿空間。

台灣沒有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簽署ECFA之後,形同間接加入RCEP,如今如果因為民粹當道,ECFA屆期中止,不僅失去間接的RCEP,未來也不可能有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區域整合(CPTPP)的機會。

APEC僅是論壇性質

美中貿易大戰,美國亟欲擺脫對中貿易依賴,將市場分散至傾美國家,台灣名列其中,但是又在11月將台灣列名匯率操縱觀察名單之中,究竟是否會對台灣實施貿易制裁或報復,尚難難料。台灣目前推動國際貿易,無法參加國際經貿組織,或與特定國家簽署貿易協定是最大的風險,如不能突破,將淪為為亞洲貿易孤兒。

拜習會最近在亞太經合會(APEC)炒得風風火火,但是APEC不是國際經貿組織,只能算是論壇性質,與關稅互惠並無任何關係,近年我方由台積電創辨人張忠謀率團參加,老龮伏櫪,備極辛勞,與國際領袖縱橫捭闔,卻只能增加曝光機會,並無發揮關稅互惠減讓,開擴國際貿易市場空間。

應積極開創新機

為了確保經濟競爭力,台灣不僅需要積極與美國洽簽「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爭取關稅減讓,以利對接IPEF,另應積極與中國大陸協商ECFA貿易壁壘調查問題,避免中止。至於貨貿、服貿,投資保障、爭端解決協議等互惠協議,以及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都應是積極努力爭取參加機會。

國際貿易競爭激烈,台灣因無法加入經貿組織,且多年未與主要國家簽訂關稅減讓協議,如果再坐視ECFA因為民粹中止,加上「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內容未定,未來貿易環境將更形惡化,極可能淪於國際貿易孤兒,經濟前途堪慮,政府應訂定明確經貿戰略目標,儘量洽簽關稅減讓協議,或加入國際經貿組織,強化經濟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