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最大地震4.7 板塊比想像活躍

呂翔禾 2023/10/18 16:19 點閱 18731 次
科學家近日發現由板塊引發的火星地震,這有助人類太空探索科技更進步。(Photo by Ralph on Free AI Art Image)
科學家近日發現由板塊引發的火星地震,這有助人類太空探索科技更進步。(Photo by Ralph on Free AI Art Image)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綜合報導】看似一片死寂的火星,居然有地震?近日由牛津大學帶領的研究團隊分析火星在去年5月的地震,發現該次地震是火星有紀錄以來最大的地震,芮氏規模達4.7,是板塊移動所造成。由於火星上沒有水與火山噴發,外界認為火星的地殼應早已停止循環,此一發現讓科學家對火星有進一步了解。

非隕石撞擊地表

根據《物理網》報導,由牛津大學、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中國科學院、印度太空總署與歐洲太空總署等機構合作的大型跨國研究計畫,18日發布對火星地震的研究成果,他們利用去年5月4日,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蒐集到的地震訊號進行分析,發現此次地震是因為火星板塊移動造成的,而非隕石撞擊造成。

這是人類首次如此大規模的跨國火星研究合作計畫,他們對火星進行地毯式的偵測,發現火星地震是深層的板塊造成,火星地殼內部的活躍度比過去想像的還要高。本文刊登在美國頂尖地科期刊《地球物理研究》。

有助啟發火星研究

由於岩漿與板塊的形成與移動都需要水,地球的海洋板塊與大陸板塊也是因為岩漿遇到水冷卻的速度不同所造成,因此火星上的發現也讓學界相當興奮。主導研究的牛津科學家費南多表示,雖然沒有那麼清楚地震發生的機制,但這對未來火星研究與探勘會有很大啟發。

WION》提到,參與研究的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劉建軍則說,相關資料有助學界更了解火星,而中國2020年發射的「天問一號」探測車也有蒐集到不少資料,對此研究有一定的幫助。而目前距離地球最近,人類較有機會登陸的星球有月亮、土星的衛星泰坦星,相關發現也會應用在未來的太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