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終於宣布參選了,從5月國民黨初選落敗之後,一路從沉潛到重新出發,接著勤跑基層,串聯各地方派系,到8月28日舉行記者會,足足經過了103天,等於是三個多月的時間。郭台銘的出現,最重要的政治意義,就是在野黨在經過了三個多月後,除了「下架民進黨」之外,似乎找不出共同政綱。
在野黨缺乏共同信念
政治理念的缺乏,是政黨政治最嚴重的危機。這次國民黨跟民眾黨,現在加上無黨籍的郭台銘,在推出總統候選人之前,其實都沒有經過初選的競爭,就連自己黨內的路線跟組織都沒有經過討論跟辯論。民眾黨因為成立時間尚短,加上真正足夠具分量的只有黨主席柯文哲一人,但是國民黨是百年老黨,總統大選也競爭過很多次,居然把初選表現得像個過場,猶如沒有經驗的小學生,讓人訝異。
國民黨的候選人侯友宜跟之前也參加初選的郭台銘,從五月到現在,政見跟個人領導特色就已經呈現南轅北轍的跡象。這樣的幾位候選人怎麼整合就已經是大問題了,可惜的是幾位在野黨的領袖跟候選人,都是心有總統,沒有盟友,各玩各的情況下,當然也只能各吹各的調。
郭台銘過了三個多月,自己的政見有沒有進步?有沒有成長?這是郭台銘應該在今天跟民眾說明的,可惜的是,這場記者會不只匆促,內容比起過往也沒有突出之處。
選舉是不斷的應變
民主政治是為了選出能人,不是光是停在宣布參選的那一刻,在野黨光是打著下架的旗號,是不能真正打動務實的中間選民。可惜在野黨拙於論述政見,少於拔擢新人,幾位有明星光環的政治人物,一路打了十幾年的選仗,思維卻沒有跟著進步。這才是現在在野黨應該痛定思痛的重點。雖然郭台銘記者會依然強調整合藍白兩黨,但是他的政見要怎麼跟藍白兩邊對接,甚至調整,都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台灣的政治必須務實不務虛,更要提升自己的水準。郭台銘起手式的記者會,硬生生被自己找來的顧問楊志良,以一席在野黨「無法修理蔡英文」,才會讓台灣家暴人數大增,面對自己顧問的失言,郭台銘居然只能淡淡地以「有點脫稿演出」做遁辭。
連個顧問的言論都指正不了,怎麼能夠競逐君主大位呢?對於於自己陣營有人出包,不論是在野黨或執政黨,都太過偏袒縱容,無法就事論事。一旦有人仗義執言,往往就變成被聲討的叛徒,這在台灣政壇屢見不鮮。
在野領袖要實力更要胸襟
民進黨面對這次大選,其實不斷在調整腳步。民進黨不是不知道現在民怨四起,也感受到現在人心思變。但在這樣的壓力下,民進黨的領袖走得格外謹慎,宣布重大政策時也步步為營。光看幾次在野黨發動的大遊行或是政策攻防,就能看出民進黨不敢在任何領域掉以輕心。這不是說民進黨沒有問題,而是說民進黨在選舉步驟上,比起佔據主動權的在野黨,更加謹小慎微。
台灣在野黨的力量不可謂不大,侯友宜是台灣最大縣市新北市長兩任當選人,柯文哲是素人起家的兩任台北市長,郭台銘更是世界一流企業鴻海的創辦人。無論哪一個人都具有巨大分量,可惜理念差異過大,又不能低下頭互相溝通,這種各據山頭的態勢,很難進行整合,比起民調已經爬升到四成的民進黨賴清德,最後恐將淪為逐個擊破,被包圍殲滅的命運。
政治不是家家酒,參選不只要表態跟資金,更要懂得合縱連橫,甚至要具備低下頭唾面自乾的胸襟。盼望幾位在野黨的參選人,展現一下寬闊的襟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