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破碎難復原 吳方芳:陪他們站起來

簡嘉佑 2023/08/06 16:19 點閱 7938 次
家立立基金會董事長吳方芳受訪時分享,基金會成立以來的感想與狀況。(本報資料圖)
家立立基金會董事長吳方芳受訪時分享,基金會成立以來的感想與狀況。(本報資料圖)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東報導】長期的陪伴讓負擔沉重家庭也能重新「站立」,協助無依孩童找到下一個家,「家立立基金會」在南臺灣的台東,陪伴無數破碎的家庭贏回人生!該基金會董事長吳方芳受訪時說,雖然有許多機構關懷心身障礙兒,但針對其手足與家屬的關懷卻不夠,盼透過營隊、喘息服務等方式,讓家族成員不至於垮掉。

吳方芳話鋒一轉提到,經營基金會業務不僅是人力資源的問題,有時還有不肖志工行詐、政府法規卡關的狀況。她舉例說,基金會會協助嬰兒出養,但現在政府機構強制向家長收費、要求收養父母要上親職或心理課程,加上年輕不婚的狀況,導致願意收養的家庭愈來愈少。

帶著傷痕進入婚姻

曾是婚姻諮商師的吳方芳發現,無數夫妻帶著原生家庭的傷痕就進入婚姻,導致雙方在這段關係中互相傷害,更波及到小朋友。對此,她創立基金會就是希望能夠接住這些受傷的家庭,並說「家立立」的意涵就是「婚姻家庭的建立、受傷家庭的站立,伴基金會能陪伴他們一段路,就贏回一生」。

「求祢按我們受苦的日子和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頂著一頭烏黑亮髮的吳方芳引用聖經詩篇表示,過去自己突然診斷出癌症末期,化療過程中不斷落髮,後續有幸能夠痊癒,甚至長出黑髮,受苦的日子也就過去。然而,對許多孩子而言,遭難的年歲卻沒有止盡,更需要長時間的依靠,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她舉例說,基金會長期以來,就有每週陪伴「非行少年」用餐的「陪他吃一碗麵」的活動,儘管青少年一開始都不願意表露心事,但長期陪伴下,基金會成員就成為青少年穩定的陪伴與傾訴的窗口,「盼讓他們知道,無論如何,還是有人愛著你」。

手足被迫變家長

吳方芳說,基金會深入到山上部落,陪伴各式問題家庭的小孩,最長時間甚至已經超過11年。她指出,有時候陪伴的小孩長大後,會選擇到山下的都市讀書,但為了維持關係,也有許多孩子主動參與下山服務,繼續陪伴孩子,並在過程中看到他們的改變。

有時候家庭狀況繁多,很多身心障礙的孩童也讓家庭難以喘息。吳方芳指出,現在有許多機構在照顧各式病症的孩童,卻沒有針對這群孩童的家數或手足。她稍微拉高音量說,許多障礙兒的手足面臨著「過早親職化」、「遭父母忽略」的狀況,甚至小小年紀就出現自殺念頭。

吳方芳說,基金會就會讓社工進入家庭照護孩童,並帶著這些家庭成員到高級飯店喘息個兩三天;也有辦理家庭營隊,透過活動讓成員取得和解。

社工黃牛成詐騙

但吳芳芳也提到,過去在經營上還是遇到不少的困難,如過去基金會曾試圖協助毒癮者的家庭,但有礙於人力資源不足,毒癮家庭需要高度的專業,導致最後不得不作罷。

她更舉「社工黃牛」為例說,過去就有志工協助債務家庭處理財務問題,而這些家庭出於信任,都會把帳戶或身分證等重要資訊給社工,協助申請相關補助,但事情處理完成後,社工卻索求要把3分之2的補助款給對方。

吳方芳說,當時發現該狀況後,趕緊警告家長,此舉形同是詐騙政府的錢,是要坐監牢的,才免於弱勢家庭陷入「社工黃牛」的陷阱。

政府法規卡收養

此外,吳方芳指出,有許多0到2歲嬰兒的父母被剝奪親權,這些小朋友都要等待「出養」,但政府法規有愈來愈多規範,如2012年收出養新制上路,幾乎等於禁止小孩出養到國際家庭,同時台灣又出現少子化、不婚,導致收養家庭愈來愈難找。

她表示,為了讓更多嬰兒能夠在家庭中長大,希望能儘速協助嬰兒找到家庭,基金會並不願意拿家長的錢,也時常跟政府反應相關狀況。但卻遭到政府單位質疑,如果不收取費用,「照顧孩童的經費從何而來?」更要求出養嬰兒就是得向家長收取一定費用,且收養家庭也要上一系列的親職教育的相關課程。

擴大類家庭服務

吳方芳表示,收費與繁重的課程都導致收養的程序繁瑣,加上法律規定,收養孩童的家長與嬰兒年記不得超過50歲,導致收養家庭愈來愈難找,「如果可以,我寧願通通拿回來自己養!」她嘆說。她希望能有教會開放,讓她去分享基金會的需要,募到更多收養家庭。

她表示,現在政府也希望不要再用過去「孤兒院」的方式,來照護失去親屬的嬰兒,盼能透過「小團家」的方式來進行照護,吳方芳感嘆說,雖然政府立意良善,但因為照顧責任重大、地處偏鄉,加上錢又不多,在機構內也難找到人來照顧這些嬰兒,希望未來能以夫妻直接進駐機構的方式,長期陪伴這些嬰兒長大成人。


”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