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外交政策矛盾? 學者:受大環境所迫

呂翔禾 2023/07/30 12:29 點閱 5290 次
國史館30日舉行李登輝學術研討會,討論李登輝的外交與兩岸政策等議題。(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國史館30日舉行李登輝學術研討會,討論李登輝的外交與兩岸政策等議題。(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李登輝一下說反對台獨,又說要制定台灣憲法,他常有『心口不一』的狀況!」政大台史所教授李福鐘30日在李登輝研討會指出,前總統李登輝在任內的最終目標就是「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但因為權謀的考量,常常會發表不符合自己想法的論述。但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回應說,當時國際環境對台嚴峻,李是被迫如此。

當年常心口不一

李福鐘指出,李登輝在剛上任時說「自己也是中國人…,關於若干人有關台獨的論述與主張,本人堅決反對。」但等他2003年參加台獨團體號召的「世界台灣人大會」時,又說「應該重新制定一部新憲法」,顯示他是支持台獨的,因此他整理李登輝任內常有兩岸政策「心口不一」的狀況。

他發現,李登輝在「試風向」的時候,會把真心話講出來,包括在接受法國期刊書面訪問時拋出「分裂國家」的主張,還有提出「兩國論」的時候都是如此,但在真正做決策時,還是會採取比較務實的策略,包括指派財政部長郭婉容出席亞洲開發銀行大會,還有否認經濟部長江丙坤1993年APEC的「階段性兩個中國」的論述。

李福鐘分析,李登輝基於權謀考量,加上中國有意跟台灣談,因此可以讓李登輝有「心口不一」的空間,不過放到現在,中國領導人是習近平而非江澤民,而且中國沒那麼需要向台灣妥協下,因此現在很難進行這種操作模式。

國際局勢所迫

與談的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指出,當時中國正因89天安門事件被國際封鎖,而且中國在2003年才和平崛起,兩岸在2006年台灣還是有軍事優勢下,李登輝才有外交政策的運作空間,而且如果兩岸對話對我國不利,就沒有對話的必要,因此李登輝為了要創造台灣的外交空間,才會在外交政策上看似有矛盾。

「當時美國與中國都在夾擊台灣!」賴怡忠也說,中國當時也說服美國國安會官員接受「一中兩區」等論述,美國當時也由柯林頓總統發表「三不」政策,而且當時海協會會長汪道涵還想要訪問台灣以宣示中國對台主權,李登輝為了因應國際局勢對台不利,才會發表「兩國論」,這都是迫於外部環境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