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垃圾變能源!包括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在內等東南亞國家,近期將啟用更多燃燒垃圾轉換能源設施,藉此減少垃圾堆積,且可用來發電。不過,環保團體也認為相關衍生的污染需要嚴格監督,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日本在星建焚化廠
據《日經》報導,以新加坡大士一處廢棄物焚化廠為例,可處理該國每日製造的35%垃圾並發電120MW。日本三菱重工目前也為當地設計4座廢棄物轉能源(waste-to-energy)廠,該公司表示,「焚化會釋放二氧化碳,但掩埋則會產生甲烷氣體,後者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多25倍。」
燒垃圾兼發電
廢棄物轉能源廠利用熱能產生電力的特點,吸引東南亞各國的興趣,印度顧問公司Mordor Intelligence估計,該技術在東南亞的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33億美元,2028年提高到61億美元。馬來西亞從2020年起,計劃設置至少6座焚化廠,泰國在2020年也開始興建每年可焚化14萬公噸廢棄物並產生6MW電力的焚化廠。
據《Mongabay》報導,泰國污染管制局主管蘇拉斯瓦迪表示,「最簡單且最適合的方法是將這些廢棄物轉化為能源,而且有助於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該部門預估,未來幾年將會在泰國興建79處廢棄物轉能源廠,總裝置容量可來到619MW。
2018年,印尼總統佐科威簽署法案,將在12個城市設置廢棄物轉能源廠。日本環境省統計指出,日本國內有將近1,000座廢棄物處理設施,其中40%搭配發電設施。除此之外,三菱重工還計劃將廢棄物轉能源廠與二氧化碳捕獲與儲存技術結合,將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用來生產化學製品。
恐傷害當地經濟
不過,反對者認為,東南亞的廢物處理行業仍屬於非正式的產業,加上鬆散的污染管制以及幾乎沒有機制來監測焚化後產生的戴奧辛等化學物質,焚燒廢棄物將帶來危害而且不利當地經濟。
全球環保組織GAIA Asia Pacific代表普特拉表示,「來自焚化爐的污染物在東南亞地區並未受到很好的監測。在印尼,政府只規定每五年檢測一次排放的戴奧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