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騙財、騙色、騙個資,兒少面臨三大網路危機!兒福聯盟發言人李宏文11日召開記者會公布調查指出,2023年兒少平均每週使用網路的時間高達32.2小時,其中少不更事的學童輕易將網友當朋友,更容易落入網路陷阱。他呼籲,政府應成立「兒少網路安全專責單位」,並強化網路安全的情境式教學。
現場兒少代表也出面分享經驗說,「因為買不到演唱會票,上臉書買票而遭到詐騙」、「自己的朋友在網友的要求下,裸露隱私部位,還被偷拍」。資深媒體人黃哲斌出席說,家長應近身觀察陪伴,善用各種工具教導小孩網路識讀能力,如國外就有家長組成團體,每周由不同家長教導不同的網路議題。
騙財、騙色、騙個資
李宏文公布兒盟調查指出,兒少上網主要使用平台為YouTube,其次皆為社交平台,依序為Instagram、Messenger、Facebook以及抖音,其中超過一半以上的兒少在11歲前就創立自己專用的社群帳號,同時也接觸到更多網路風險。
他指出,兒童在網路最常碰到「騙財、騙色與騙個資」的三大危機,如平均每五個兒少當中就有一個曾被詐騙,例如購買的商品跟網路圖片落差大;兩成一曾遇過網友如裸聊、單獨見面等特殊要求;更有四成一的兒少曾給網友個資。
成立專責單位
各式危機潛伏於網路當中,但詐騙、性剝削、違法行為等分別隸屬於不同的主管機關,當兒少遇到網路危害卻不知該向誰求助。兒盟建議,政府應成立「兒少網安專責單位」,增加人力編制及獨立經費預算,並參考英國網路安全委員會,建立跨域整合政府、執法單位、企業及第三部門的機制。
李宏文也建議學校說,因應網路危害案件提供兒少解決因應之道,以情境式教學及案例教學,增加兒少對於網路安全的警覺性,及各種危害之應對方式等相關知識。
共同訂定使用時間
黃哲斌根據自己的經驗說,家長有時候沒有意識到網路世界充滿風險,放任小孩子接觸網路世界,如他小孩的班級當中,就有不少同學會上傳玩手機遊戲的畫面,互相攀比誰有更多的追蹤數,但卻遇到容易惡意留言,揚言威脅等,小朋友卻陷入不知所措的狀態,也不願意告訴家長或老師。
他舉例說,國外就有家長組成團體,每周輪流教導小朋友各式的網路媒體使用方式與應對網路危機的方式。黃哲斌也建議家長可以與孩子協商,共同設定合理的「螢幕時間上限」,涵蓋電視、筆電、平板與手機的總時數,根據不同學齡階段,可以討論出不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