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水分、車內降溫 炎夏避暑各有巧妙

簡嘉佑 2023/07/09 12:24 點閱 12389 次
炎暑襲台,不少地區都飆出破35度的高溫,更有不少民眾因此出現「熱傷害」的狀況。(Photo on Pxhere under C.C. License)
炎暑襲台,不少地區都飆出破35度的高溫,更有不少民眾因此出現「熱傷害」的狀況。(Photo on Pxhere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全台成高溫下的烤番薯,「補充水分」、「避免中午時段出門」與「車廂降溫」才能避免熱傷害!根據國健署統計,7月首周熱傷害就診已達200人次。國建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民眾補充水分不應太快,也不宜用含糖飲料取代。此外,車廂易成高溫環境,可以先開窗分別啟動車子「外循環」與「內循環」模式。

熱傷害人數飆升

炎暑襲台,不少地區都飆出破35度的高溫,更有不少民眾因此出現「熱傷害」的狀況。國健署統計,7月1日至7日熱傷害就醫共200人次,去年同期僅97人次,今年是去年的2倍。而今年1到6月熱傷害就醫共956人次,創下3年來新高。

兒科醫師鄔碧瑜於臉書指出,包括嬰幼兒、年長者,慢性疾病患者或戶外工作的民眾,也都是熱傷害的高危險群,常見的症狀包括體溫升高、心跳變快、皮膚乾熱潮紅,嚴重時甚至會抽筋痙攣、噁心嘔吐、頭暈昏迷、神智混亂。

不應喝含糖飲料

鄔碧瑜強調,為了預防熱傷害,建議民眾應透過「穿著透氣衣物」、「到有空調或通風涼爽的地方」、「窗戶加裝窗簾」與「關掉不必要的電器」等方式保持涼爽,每天應適時補充至少2千毫升的水分,或多吃蔬果補充水分。

吳昭軍也提醒說,民眾應避免瞬間大量的補充水分或冰水,且不以含糖飲料取代,保持人體所需的水分,避免脫水等症狀。

網傳,「熱浪40℃至50℃時應避免喝冰水,可能導致小血管爆裂,室外達38℃時也不能喝冷水,而是慢慢喝溫水」。事實查核中心詢問醫師後指出,一般健康人於熱天喝冰水無妨,但心血管疾病者應小心溫差劇烈變化帶來的健康風險,少量喝冰水、沖洗手腳不會有健康疑慮,傳言的說法並不科學,且過度誇大。

車內降溫有妙方

衛福部指出,容易發生熱傷害的環境包括高溫悶熱的戶外,空氣不流通的室內,以及密閉的車廂裡。吳昭軍呼籲,民眾外出時,應選擇有防紫外線之遮陽帽或選用適合的防曬用品,且儘量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2點的時段外出,降低因為高溫而造成的傷害。

針對車廂容易出現異常高溫的狀況,JAF(日本汽車聯盟)指出,駕駛進入熱烘烘的車內後,可先將前後的車窗完全打開,再來開啟「外循環」引入空氣,車內溫度則設定成最低溫,並行駛約2分鐘的時間。

隨後再將窗戶全部關上,並將空調切換至「內循環」,持續運轉3分鐘後,就能達到快速降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