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電影獎系列3之3)百萬首獎看好 動畫《熱帶複眼》或紀錄片

胡幼鳳 / 前台北電影節總監、楊士琪紀念獎主委 2023/07/06 18:26 點閱 2356 次
《熱帶複眼》可能重演盛況,這部由紙紮世家第四代的張徐展創作的定格手工動畫,將紙紮藝術發揮極致。(《熱帶複眼》劇照)
《熱帶複眼》可能重演盛況,這部由紙紮世家第四代的張徐展創作的定格手工動畫,將紙紮藝術發揮極致。(《熱帶複眼》劇照)

台北電影獎將於8日頒獎,百萬首獎是台北電影獎與金馬獎的最好大區隔。今年我看好動畫《熱帶複眼》或紀錄片出線的機率甚高。

金馬獎向以最佳劇情片為最大獎,但過去24屆台北電影獎由最佳劇情片拿到首獎的只有9次,紀錄片掄元倒有10次,動畫只有3次(包括1次與實驗電影並得),短片2次。可見兩個獎項的不同。

動畫片左右逢源

中國大陸因台獨言論問題,自2019年扺制金馬獎,不送大陸影片參展,使得這幾年台片變成國內兩大影展競賽的重中之重,造成入圍名單大量重疊,但在決定得獎名單時,評審會有意無意地避免重複,只有動畫是例外。

已經得過金馬獎的《熱帶複眼》,是部水準超高的動畫,若它得到百萬大獎,應是實至名歸。

過去能在兩大影展左右逢源的唯有動畫,例如宋欣穎導的動畫長片《幸福路上》,2018年在台北電影獎奪得最佳動畫及百萬首獎,同年再得金馬獎最佳動畫獎。謝文明創作的動畫短片《夜車》2020年底得到金馬最佳動畫獎,次年得到台北電影獎最佳動畫。

《熱帶複眼》藝術超群

去年得過金馬最佳動畫片的《熱帶複眼》,可能重演盛況,這部由紙紮世家第四代的張徐展創作的定格手工動畫,將紙紮藝術發揮極致。技術與藝術水準在入圍動畫中猶如鶴立雞群。

張徐展以馬來文化的民間故事,結合紙紮與皮影戲技巧、台灣陣頭式的舞蹈動作、巧妙混搭台灣醒獅和印尼的民族音樂。呈現多元文化藝術的融合,是台灣動畫少見的作品,讓觀眾欣賞到多重宇宙的精彩混搭。

張徐展曾在2018年在馬來西亞駐地創作,以東南亞鼠鹿渡河鬥鱷魚的民間故事為藍本,描述聰明的小鼠鹿為了過河採果,智誘河中鱷魚排成一列讓他點數,凶惡的鱷魚排成一列,想擇機而噬,未料他飛快踩著鱷背到對岸採果,歸程時,鱷魚知道中計,憤而攻擊,也被他機智逃脫。

在由反光小紙片舖成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一身鈴鐺作響的小「鼠鹿」罩著面具,飛踩鱷背過河,猶如凌波微步,也像在跳陣頭舞,輕盈又不失力與美,隨時會遭巨鱷吞沒的生死瞬間,鼠鹿以小搏大,往返鱷背渡河,有如一場祭典表演,呈現了創意的運鏡及操作紙偶的巧妙。

《九槍》讓死者雖死猶生

除動畫外,精彩的紀錄片讓人進入陌生的平行時空而有所啟發,常是百萬首獎的首選。今年入圍的紀錄片中社會議題表現最強的,是以移工之死探討社會結構問題的《九槍》,此片已得到去年金馬獎的最佳紀錄片獎,導演蔡崇隆也因長期關注弱勢者的人權,成為第十屆楊士琪紀念獎的得主。特別的他是還以此片角逐最佳導演獎。

蔡崇隆在《九槍》讓已中九槍而亡的越南移工阮國非雖死猶生,特殊導演手法值得關注。

蔡導經由特殊管道取得警方的密錄器,讓觀眾眼見無寸鐵、身無寸縷的阮國非,在九響槍聲中,茫然失神、赤裸輾轉於黃沙血泊中。由現場圍觀的警方對話聲中,想像十餘位警察坐視他生命流失,冷酷場景猶如社會縮影,讓觀眾細思極恐地反省自己是否也會因歧視、漠視而坐視。透過既深且廣的調查訪談,找出移工之死的社會結構問題癥結。


”AA”
「九槍」第59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製片阮金紅代阮國非家人表示,希望透過紀錄片讓移工們永遠不要再發生這些事情。 (中央社)

《做自己的條件》的感動

另一部令人不忍逼視的是探討LGBT的紀錄片《做自己的條件》,導演張伊青花了五年記錄拍下友人由「她」變「他」的過程。

從小因性別認同遭霸凌,活得不快樂的小欣,要把身分證由女改為男,她經由兩位精神科醫師評估、與家人一再撞牆的溝通、經歷手術陸續摘除所有女性性徵器官,包括乳房、子宮、輸卵管、陰道,並終生要定期打男性荷爾蒙針,才由她變他,成功把身分證改為男性。

傳統的性別只分男、女,臉書把性別設定出56種,讓人們可以自由地網路上選擇自我認同的性別,但是要透過性別重置手術別,並在身份證上改變性別,猶如衝撞人生高牆絕非易事。


”AA”
做自己的條件。(劇照)

《山椒魚來了》的17年功夫

在入圍片中唯一的生態影片《山椒魚來了》,以17年長期跟拍研究團隊在高山尋覓台灣特有種山椒魚的足跡。

猶如活化石的山椒魚,祖先遠溯及數億年前恐龍尚存的冰河時代。在台灣高海拔山上出現牠的足跡,令研究者傾其一生之力,經年累月追尋,2016發生賴俊祥老師不幸墜崖事件後,他的學生仍稟其遺願繼續尋找,紀錄片的鏡頭也跟著他們涉險,克服高山上冰雹閃電暴雨隨時來襲的多變氣候,拍下他們在高山上翻找到石頭下,山椒魚的珍貴鏡頭。


”AA”
雪霸-觀霧山椒魚。(營建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