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長將延滯 學者:科研創新有解

簡嘉佑 2023/06/12 13:15 點閱 15149 次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說,許多產業集中於一個國家或區域,如半導體或石化產業都集中於亞太。(Photo on WikiCommons)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說,許多產業集中於一個國家或區域,如半導體或石化產業都集中於亞太。(Photo on WikiCommons)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科研創新將是經濟解方!總統蔡英文12日於論壇表示,台灣經濟正值轉型關鍵,如企業都面對到ESG、中美貿易等議題。日本筑波大學副校長金保安也認為,科研是社會議題的解方,也應升級產學合作,如筑波大學就直接聘請企業專家擔任教職,讓研究能解決企業問題,企業也能直接聘請優秀的學生。

2023全球經貿論壇12日召開論壇,論壇三大議題包括「亞太經貿」、「ESG永續發展未來」與「歐美貿易」,包括國立政大名譽教授周行一、美光科技前段製造副總裁鍾聯彬、日本筑波大學副校長金保安則、倫敦商工會議所執行長Richard Burge等人都到場進行演講,共有7國、15位經貿專家到場。


”AA”

感冒好了、身體未癒

「世界經濟其實就像身患多種慢性病的患者,新冠疫情就像染上嚴重的感冒,儘管感冒好了,但慢性病的狀況也不會改善,」政大名譽教授周行一預測,未來幾年內,經濟不會很快的改善,長期而言,就要看有沒有破壞性創新的科技,能大幅提高國際的生產力。

他指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心在亞洲,坐擁將近60%的人口,但卻僅佔全球經濟的40%,顯見還有非常大的潛力,成為各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然而,在中美對峙加深的狀況,該地區的地緣政治風險逐漸上升,成為企業兩難的問題。

周行一說,世界經濟面臨「成長放緩」與「中美衝突」的雙重打擊,且預計短期都不會改善,意味著企業需要更長期的思考與規劃,做好風險管理,並持續調整商業模式。

數位、航太與綠能

金保安則表示,筑波大學有國際產學合作的本部,並致力於將研究成果應用於社會,將社會問題轉化為商業機會。他說,筑波為日本最大的科學城,不僅有學術單位,還有超過百間新創企業進行合作,針對社會需求提出解決方案。

他說,過往產學研究都是企業將產業問題委託給大學,並由學者引導學生來進行研究,並設法解決,但這仍有不足。金保安則指出,筑波大學2014年就成立國際產學合作本部,直接讓企業專家到大學擔任教授,主導研究計劃,如果有不錯的學生,也能聘請進入企業工作,形成更深入的合作關係。

「數位、航太與綠能領域成為未來新興領域,」金保安則說,其中綠能是各國政府企業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在能源轉型中非常關鍵,但是氫氣在儲存輸送仍有許多改進空間,筑波大學學者研究就發現,能透過特殊片材儲存氫氣,大量改善運輸的問題。

轉移紅色供應鏈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說,許多產業集中於一個國家或區域,如能源高度集中於俄羅斯、資訊服務業到印度;半導體或石化產業都集中於亞太。但反觀服務業則是愈來愈在地化,像是台灣航運業就自行發展,國際整體出現「製造業全球化、服務業在地化」的趨勢。

他說,其中就有「紅色供應鏈」的警訊,因為中國幾乎佔據了國際鋼鐵、石化與面板產業將近一半的產能,但半導體供應則僅佔市場的16.7%,未來產業關鍵就是半導體產業,如果亞洲國家不集合起來,恐怕就會被中國各個擊破,所以許多國家都設法將供應鏈轉移出中國。

孫明德表示,美國可以把製造業交給亞太地區,並持續保持創新的領先,其他國家在轉移供應鏈時,「不是只有把工廠移走」,各個產業更考量的問題是:「在產業鏈轉移時,哪些價值要留在本土?」


”AA”
2023全球經貿論壇12日召開論壇,日本筑波大學副校長金保安(右一)分享大學產學合作的經驗。(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